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特色库 学习”相关记录98条 . 查询时间(0.437 秒)
我在抗大学习的难忘岁月
抗大学习 难忘岁月 抗日战争
2019/11/29
1940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阶段。这年3月,由于我所在的河南舞阳县抗日救国会已经暴露,党组织发出了马上转移的紧急通知。我和两位男同志即刻启程,连夜去豫皖苏找新四军部队(幸亏走的及时,后来听说第二天一早就来抓人了)。我们3人经过十几天的徒步跋涉,其间,通过了国民党的3道封锁线,经受了一次次地盘问和严查的惊险考验,终于走到皖北的革命根据地——新兴集。
一九四二年淮北地区粉碎日寇三十三天大扫荡之后,形势发展很快,根据地不断扩大,部队也有很大发展。四四年秋,四师主力西征,地方武装上升主力部队,干部显得紧张,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抗大四分校第六期扩大招生,从部队抽调军队骨干到学校深造。从地方招收知识青年入学培养。
《在鲁中区党校学习的日子》
在鲁中区党校 学习 日子
2019/11/29
1941年5月中旬,时任牟平县妇救会会长的我,作为牟平县的妇女代表,参加了东海区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5月26日,又出席了了在海阳县高家村召开的胶东妇女第三届代表大会。在开会期间,有一天我和牟海县妇救会会长丛理明正在村路上走着,胶东青年联合会主任的林江同志迎面走了过来,他是丛理明的二哥。他看到丛理明后先是楞了一下,说你到这里来干什么?丛理明告诉二哥,她早已参加了抗日,在牟海县妇救会工作。林江同志听了...
党史学习是党内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弘扬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弄清历史是非统一思想,凝聚全党力量指导未来的重要途径,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延安时期,我们党非常注重党史学习,并根据各个阶段党和人民的事业、党的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学习的任务与目的进行调整,从而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伟大工...
一面战斗、一面学习的抗大九分校
一面战斗 一面学习 抗大 九分校
2019/12/2
1941年7、8月间,日军对我苏北、苏中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后,又连续进行分区“扫荡”、“清剿”,积极增设据点,封锁交通,苏中地区基本已处于游击环境,迫切需要培训大批干部适应斗争需要,而华中地区已不宜集中办学,新四军军部要求各师应建立抗大分校,抗大九分校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成立的。它隶属于新四军第1师,学员主要是1师、6师的排、连、营军政干部,以及苏中各县区的地方武装干部。1941年筹建时,1师刘...
陆诒:向新安旅行团学习
新安旅行团 新安小学 汪达之 上海妇女儿童绥远前线将士慰劳团 合唱《打回老家去》
2017/8/24
创立于1929年6月的江苏省淮安县新安小学,当年作为南京晓庄师范普及农村教育、实现生活教育的一个实验基地,由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兼任校长。第二年,陶先生委派晓庄师范学生汪达之来教书并担任专职校长。我开始认识汪达之同志和新安旅行团,是在1936年的7、8月间。当时他们高唱由田汉作词,张曙作曲的《新安旅行团团歌》,一路上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从安微、南京等地到达上海。行装甫卸,即参加救国会组织的上海...
谢云晖:一面战斗一面学习的抗大九分校
抗日军政大学第九分校 战斗 学习
2017/8/24
1941年9月问,我奉命率领部分干部和学员,从抗大第5分校(即后来的抗大华中总分校,当时直属军部,后归属第3师)来到苏中,与原来苏中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合并,组建成新的抗大分校,隶属新四军第1师。学校组建初期,称抗大苏中大队。大队长吴啸,我任大队政委,副大队长姜茂生。1942年5月,苏中大队驻启东县海复镇附近,正式命名为抗日军政大学第9分校。粟裕师长兼校长和政委,教育长张日清、后由杜屏接任,副教育长姜...
张席珍:我在黄埔军校学习、生活的经历
黄埔军校 学习 生活 经历
2017/8/25
七七事变,日本侵略中国,很快家乡就沦陷了。我家有个在兰州当副县长的亲戚给我介绍了工作,我便去了兰州。1939年,我萌发了报考军校,上前线打鬼子的念头,我的亲戚也挺支持我,但打听到在甘肃临洮成立的“步兵学校”只招收现役部队基层干部,不招地方人员,只好作罢。1940年10月,机会终于来了,已经迁到成都的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来兰州招考第18期学生,号召青年学生报名,毕业后报效国家打日本...
省人社厅参加“弘扬抗战精神,共筑复兴梦想”学习杯读书竞赛活动
抗战 陕西
2016/6/21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省人社厅结合中央、省委及省直机关工委要求,组织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弘扬抗战精神,共筑复兴梦想”学习杯读书竞赛活动,进一步增长抗日战争历史知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战斗在抗大一分校
学习战斗 抗大一分校 抗大教育
2021/1/19
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回顾过去,我永远不能忘记的就是对我母校——抗大一分校的思念。我于1944年2月调抗大一分校青年队学习。在抗大学习的最大收获就是,我由一个只知道坚决抗日的青年,升华成一个要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战士。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决定,1936年6月在延安创建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1月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
淞沪游击队第五支队赴苏北新四军抗日根据地参观学习
淞沪游击队第五支队 苏北新四军抗日根据地 参观学习
2018/1/30
1941年5月,根据浦东的情况,谭震林下了决心:一方面,派蔡群帆(浙江宁波人,是东路三支队的)等到浦东工作,蔡群帆担任五支队的教导员,同来的还有林有璋、沈光中、潘林儒、凌汉琪、夏治行等人。潘林儒从东路回浦东后,担任常备大队大队长(南汇县人,后曾任中共苏州市委副书记)。当时常备大队人数虽然不多,但已有10多个中队编制了。另一方面,决定金子明、朱亚民、张席珍3人参加江南参观团,赴苏北新四军抗日根据地参...
唐宣:一直在学习的“新新老人”(图)
唐宣 新新老人
2019/7/3
唐宣老人今年90岁高龄, 1924年1月出生,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说起自己的抗日故事,老人记忆犹新。入伍后为了做好机要员,先是集中学习了半年,之后又去南京正式学习3年。“我的任务是接触机密文件,翻译数字代码,这是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也是掌握部队机密信息的岗位。”唐宣老人讲到一个惊险的往事,“当年在华东警卫团做行政秘书时,有一天中午被日军包围,全军需要转移,我抓起机密文件就走,连一件随身衣服都没...
怎样创建革命根据地--1942年学习札记选
怎样 创建 革命根据地
2017/8/3
党政军民的力量是物质基础。无此,不足以谈斗争。党的领导是按照正确的路线,把这些物质力量组织起来,向着一定目标行动。根据地、游击根据地、游击区与敌占区的概念是逐渐形成的,是由敌我斗争形势的发展与我们工作发展的阶段不同而来的。我们的工作基础坚强有力,斗争策略正确,根据地在最严重的形势中也能坚持,不致变质;即使形势再严重,亦是游击根据地,不致根本退出,变为敌占区。同时,敌人的统治区,因我之斗争坚强、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