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多相介质物理力学”相关记录17条 . 查询时间(2.187 秒)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35/8/20235893618623.jpg)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构建出有机分子修饰策略(图)
山西煤化所 有机分子 多相催化
2023/5/8
氢溢流是多相催化涉氢反应中的重要基元过程,备受关注。增强氢溢流效应,对其进行精准调控是构建高效涉氢反应催化剂的关键。氢溢流在不可还原性氧化物载体上常常受到限制。研究发现,水或其他醇、酮等分子等可以促进不可还原载体表面的氢溢流。然而,对溢流效应的进一步增强及精确调控仍面临挑战。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27/29/2022729155043230.jpg)
2022年5月1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成气转化与精细化学品催化研究中心(DNL0805组)丁云杰研究员和严丽研究员团队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万吨/年乙烯多相氢甲酰化及其加氢制正丙醇工业化技术”,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成果鉴定。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李先锋、科研及职能部门相关人员出席鉴定会。
河北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华军教授
河北工业大学 博士生导师 教授 王华军 地热能利用 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 多孔介质热湿传递过程与微观机理
2019/3/18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192/28/201922892229242.jpg)
莫品强,男,1988年4月生,浙江乐清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土力学与地基工程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研究兴趣包括岩土介质小孔扩张理论、静力触探贯入机理、桩基承载力、隧道支护、小重力场岩土问题等领域。2014年获英国诺丁汉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6年至今任职于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Géotechnique、Journal of Geotechnical...
山东大学科技期刊社四期刊获中国高校期刊奖励
山东大学科技期刊社 四期刊 中国高校 期刊奖励
2018/11/20
2018年11月5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公布了2018年度全国高校“杰出·百佳·优秀科技期刊”评选结果。山东大学科技期刊社编辑出版的《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被评为“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近年来,科技期刊社紧紧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以创建“名刊强社”为目标,认真谋划发展蓝图,实施“期...
木焦油硅胶柱层析组分分离研究
生物质 木焦油 柱层析
2013/9/9
生物油可以成为未来车用动力燃料的重要来源, 然而由于生物油是含氧量很高的复杂混合物, 难以直接应用, 有必要通过组分分离后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制改性以满足车用燃料的质量要求并可获得多种不同功能的化工原料及化学品, 因此生物油组分分离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柱层析方法对木焦油原液(生物质慢速热解液油相体系)组分柱层析分离效果进行了考察, 对原料的基本组成进行了分析, 以层析硅胶为柱填料, 比较了...
方腔中多孔介质自然对流分叉的数值模拟
分叉 热对流 数值模拟
2007/7/28
摘要本文用三次样条方法对充满饱和多孔介质的方腔的底部加热时出现的对流分叉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三个分叉点,观察到了分叉点邻域内流动发展状态,对稳定性与挑动幅度关系做了初步的探讨。
双相介质波动方程孔隙率反演的同伦方法
2007/7/28
摘要从材料响应的理论合成应与实际测量数据相拟合这一出发点,将双相介质波动方程参数反演问题转化为非线性算子方程的零点求解问题,从而应用一种大范围收敛的同伦方法来求解非线性算子方程,并把这种方法用于Simon(1984)给出的具有解析解的一维双相介质模型的数值模拟,最后的数值结果表明,给出的算法是十分有效的.
多孔介质的流变模型研究
2007/7/28
摘要多孔介质在应力作用下具有弹性变形和黏性变形两种完全不同的变形机制. 多孔介质的弹性变形是由介质的本体有效应力所致,而黏性变形则是由介质的结构有效应力所致. 多孔介质的总变形为弹性变形和黏性变形的叠加. 计算多孔介质总应变量的流变模型必须同时采用本体有效应力和结构有效应力(双重有效应力),而传统的流变模型仅采用Terzaghi有效应力是不妥当的,它无法正确描述多孔介质的应变行为. 采用了双重有效...
摘要对矩形横截面多孔介质中热对流的复杂分岔行为──二次分岔进行研究.使用Liapunov-Schmidt约化并充分利用问题本身的对称性,研究了于最低的两个不同临界Rayleigh数处从平凡的静态传热解产生的热对流主分岔解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了主分岔解的二次分岔并给出了主分岔解及二次分岔解的渐近展开.稳定性分析表明从第二临界Rayleigh数产生的主分岔解经二次分岔后由不稳定变得稳定,从而与由最小临...
摘要研究多孔介质内部有热源的对流传热.用高阶差分研究在不同的渗流瑞利(Rayleigh)数Ra下对流随时间进展的演化情况(为比较起见也适当考察倾斜角的影响).Ra计算到大约16000.结果表明:在Ra较小时对流是稳定的,Ra增大到4600出现了非稳定的但为周期性的解.随着Ra进一步增大,出现一些混沌窗口.对于有侧斜角的情形,还出现阵发性
含气多孔介质的卸压破坏及突出的极强破坏准则
突出 破坏波 含气多孔介质 极强破坏波
2007/7/28
摘要用简单的一维刚骨架破坏失效模型描述受压含气多孔介质在界面突然卸压下的拉伸破坏,这类破坏具有不发散传播的特性,可用稀疏间断波来表示,即破坏波.存在有极强破坏波,它由类似于定常爆燃的CJ条件确定.提出了临界突出的极强破坏准则.
摘要基于孔隙介质的Biot理论,研究了横观各向同性液体饱和多孔介质中平面波的传播特性.首先导出了波传播的特征方程并给出其解析解,结果显示:有4种不同波速的平面体波传播:第一准纵波(QP1)、第二准纵波(QP2)、准横波(QSV)和反平面横波(SH).文中给出了波速和衰减的解析表达式,数值计算了频散曲线和衰减曲线,并讨论了各类准体波位移之间的耦合关系.最后分析了Rayleigh波的生成条件和传播特性...
含气多孔介质卸压层裂的间隔特征——突出的前兆
突出 层裂 含气多孔介质
2007/7/28
摘要含气多孔介质在卸压下的拉伸破坏有两种模式———层裂和突出.达到或超过临界破坏条件,引发骨架层裂破坏;达到或超过更强一些的临界突出条件,则引发突出.从采煤实践中逐次掘进的长过程看,层裂是已达破坏条件而未到突出条件的情况,进一步发展可能引发突出.实验表明层裂显现规律的间隔特征,因而与层裂相关的瓦斯浓度变化和地音信息可以认作是突出的前兆.如果在内部形成破坏区,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有可能导致延时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