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分子生物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分子生物学 膜相关记录20条 . 查询时间(0.6 秒)
2024年11月4日,《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张鹏研究组完成的题为Cryo-EM structure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he jasmonic acid transporter ABCG16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ABC(ATP-binding cassette)家族转运蛋白ABCG16特异识别和...
2024年5月20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盖景鹏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于杰课题组、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Alexey V. Pshezhetsky课题组在《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发表了题为“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lysosome transmemb...
伴随着衰老或异常红细胞的清除,游离的血红素同时被分解代谢。胆红素是血红素分解产生的一种高度疏水性分子,在人体内的积累常常导致各种疾病,包括黄疸和严重肝脏疾病。在肝细胞中,胆红素经过与葡萄糖醛酸缀合,生成亲水性的缀合胆红素,最终被转运蛋白ABCC2清除。人类ABCC2属于ABC转运蛋白超家族C亚家族,同时是一种多药耐药蛋白(MRP),定位于肝细胞的胆小管膜上,利用ATP水解产生的能量将葡萄糖醛酸胆红...
近年来,由多重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院内感染已对全人类的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全球每年有近100万人死于无法用传统抗生素治疗的细菌感染,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造成的死亡病例远超过由艾滋病和肺结核引起的死亡病例总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往往与其能形成生物被膜密切相关。人们很早就在奶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发现一种被称作生物被膜相关蛋白(Biofilm associated proteins)的...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系副教授龚欣课题组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assembly and substrate selectivity of human SPT-ORMDL3”的研究成果,首次报道了鞘脂合成第一步也是整个鞘脂合成过程限速步骤的关键酶——人源丝氨...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分子结构表征新方法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王方军团队与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竺淑佳团队合作,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s)-小分子配体相互作用机制分析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作为Back Cover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s上发表。在生理条件下蛋白质中的赖氨酸一般带正电荷,与邻近氨基酸残基间的静电相互作用、氢键等是调节蛋白质...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袁军华、张榕京课题组发现一类膜蛋白分子机器动力学新态袁军华、张榕京课题组在生物分子机器领域取得新进展,发现一类膜蛋白分子机器(鞭毛马达)动力学过程中的一个全新状态:暗态。研究结果以“A hidden state in the turnover of a functioning membrane protein complex”为题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
在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支持下,化学所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峻柏课题组研究人员长期致力于磷脂与苯丙氨酸二肽的可控分子组装与功能化的研究(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1903-1907; 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1537-1542; Angew. Chem. ...
纳米颗粒在进入生物体后,会不可避免地与各种生物体液接触,在此过程中,纳米颗粒会吸附不同种类的生物分子,在其表面形成生物分子冕。此分子冕将会改变颗粒的原始表面性质,从而影响随后纳米颗粒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包括对细胞的毒性以及颗粒在生物体内的输运。肺器官作为呼吸系统,是纳米颗粒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吸入颗粒首先与肺泡中表面活性剂接触,吸附其中的磷脂分子及蛋白质分子,形成肺表面活性剂分子冕,显著改变肺...
蛋白质数据库(protein data bank)是国际唯一的生物大分子结构数据库,收集了利用X射线晶体衍射,核磁共振或冷冻电镜等技术解析的近10万个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信息,向全球科学界开放。
2012年4月26日,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膜蛋白的生成、修饰、组装及质量控制”启动会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召开。项目首席科学家昌增益教授对项目的整体情况作简要的介绍,四个课题组组长分别就已取得的初步进展及拟开展的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汇报和深入交流。
大豆液泡膜V型H+-ATPase是ATPases中的一种,它在植物细胞的生长发育中有重要的作用.利用竹红菌乙素(HB)和KI这两种分别猝灭蛋白质疏水区域内源荧光和亲水区域内源荧光的荧光猝灭剂,在不同pH值、温度条件下对纯化的大豆液泡膜V型ATPase进行荧光猝灭实验,初步探讨了V型H+-ATPase的水解活性同其蛋白质折叠状态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通过比较不同pH值、温度条件下蛋白质疏水区域和亲水区...
MAGUKs蛋白家族成员位于细胞表面,通过其PDZ、SH3、GK结构域调节离子通道受体的聚集,构建细胞骨架,参与信号转导,调控细胞周期进程,并与机体神经发育密切相关.
以猪脑为材料,经匀浆、差速离心、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突触体. 低渗破膜得到突触体膜. Triton X-100增溶后,经钙调蛋白亲和层析可得去脂的质膜Ca2+-ATPase. 用大体积亲和柱和大体积低Ca2+淋洗液淋洗,可得产率、纯度和活性均较高的质膜Ca2+-ATPase. 与大豆磷脂保温后,去脂的Ca2+-ATPase的水解活力可恢复达3.32 μmol/(mg·min).SDS-聚丙烯酰胺凝...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