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固体地球物理学 2016”相关记录50条 . 查询时间(1.233 秒)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2016-2019年获奖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 2016-2019年 获奖 成藏动力学 大地电磁测深 深地探测
2021/3/16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2016-2019年获奖。
研究背景:在意大利中部继1997-1998年Umbria-Marche、2009年L’Aquila之后,2016年3次M~6.0地震触发了2016-2017地震序列,ESM发布此次地震序列近万组强震动观测记录位研究此次地震序列震源特性及发震机理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地震应力降估计解释了连续触发强震的产生机理,从视震源谱的方位角相关性揭示了地震的震源破裂方向性及与破裂方向性相关的发震过程。
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2016年度软件著作权授权登记信息。
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2016年度授权专利信息。
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2016年度科研论文发表情况。
2016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论著统计
2016年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论著统计
2019/4/28
2016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论著统计。
地震前的重力场变化现象常被认为是一种物理前兆。通过陆面流动重力观测,可以获得一定时空尺度的区域重力场变化。通常流动重力观测网络由于受陆面自然条件限制,测点空间分布不均匀;重力场随时间的动态变化量与测量误差基本在同一水平;由于测量设备以相对重力仪为主,测量段差变化比点值变化更可靠。基于以上3点文中设计了流动重力段差的表示方法,并定义了1个评价区域测网重力场变化显著性程度的G值定量化新参数。文中应用该...
2016年苍梧MS5.4地震前后重力变化
苍梧MS5.4地震 重力场 形变场 地震危险性
2019/1/8
利用广西及邻区2014—2016年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其与2016年7月31日广西苍梧MS5.4地震的关系,并结合GPS观测数据与地震地质调查成果,探讨了区域重力场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机理。结果表明:1)苍梧MS5.4地震前后,震区附近重力异常变化与主干断裂在空间上关系密切,反映了沿控震断裂在2014—2016年期间发生了引起地表重力变化效应的地壳变形和构造活动;2)苍梧...
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硕士生初试自命题固体地球物理学基础真题。
武汉科技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固体物理试题。
2016年1月21日门源M6.4地震发生在祁连山—河西走廊构造带内,该构造带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强震,其中较为重要的2次地震为1927年古浪8级地震及1986年门源M6.4地震。这次地震的发震断面及发震构造模式研究较少,前人的研究仅基于地震地质、遥感及震源机制解结果等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仍有待深入分析。文中基于这次地震的等烈度线、余震空间分布、震中区地震地质等资料,对地震的发震构造环境及发震构造进行了解...
2016年新疆呼图壁6.2级地震发震构造
2016年呼图壁6.2级地震 发震构造 双差定位 震源机制 CAP法
2019/1/8
文中利用新疆地震台网的震相报告,采用双差定位方法重新定位2016年12月8日新疆呼图壁MS6.2地震及ML1.0以上地震的震源位置,结果显示,余震沿NE和NW 2个方向展布,深度主要分布在5~15km范围内。同时利用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波形记录,采用CAP方法反演了呼图壁MS6.2主震和部分余震的震源机制和震源深度。基于上述研究,综合分析了呼图壁6.2级地震的震源深度、震源机制和余震分布特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