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球物理学 群”相关记录56条 . 查询时间(0.39 秒)

Science: 三维断层结构控制震群的动态发展(图)
三维断层结构 震群 动态发展
2020/8/26
理解一个地震如何发生及为何开始发生是地震科学的最大挑战之一。考虑到大地震和小地震的发生频度不同,理解断层带地震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通过对破坏性大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研究,以及中小地震序列的时空演化过程开展高分辨率探测等途径加以实现。通常认为,断层的结构会控制地震破裂的起始、传播和停止,且断层形态在地下浅部比深部更复杂。

2019年4月8日-10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主办,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减灾与公共安全专业委员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协办的“全国第六届防灾减灾之路--新时期的群测群防暨忻州防震减灾启示研讨会”在山西忻州市举行,来自15个省、自治区、直辖...
2018年2月敖汉旗震群及其序列特征
震群活动 震源机制解 重新定位 赤峰地区
2019/1/4
以2018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敖汉旗震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震群序列特征、震群与周边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及当前赤峰地区的应力状态分析,对敖汉旗震群的性质和活动特征进行了判定。结果表明,赤峰地区具备发生中强地震的地震地质条件,较易发生震群事件,且对周边中强地震具有统计意义上的预测指向性关系;赤峰地区Q值较高、低b值以及单台P波初动极性一致性较好,表明该区应力场呈增强状态。
兴蒙造山带诺敏河火山群地壳厚度与波速比研究
诺敏河火山群 接收函数 地壳厚度 波速比
2019/1/8
利用布设于兴蒙造山带诺敏河火山群地区的宽频带流动地震台站资料,基于接收函数方法,获取了该地区的地壳厚度与波速比值.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地壳厚度介于32~38 km,莫霍面深度在空间上分布特征与五大连池为中心的火山带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沿着火山带延展方向地壳较薄.该地区的波速比介于1.74~1.84,波速比在空间上与地壳厚度变化具有一致性:高波速比主要集中于靠近五大连池火山带地区,向诺敏河火山和...
胶北荆山群张舍石墨矿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荆山群 石墨矿床 C同位素
2018/12/4
中国的石墨矿床广泛发育于华北克拉通周边的孔兹岩系内,其碳质具有多来源特征,碳质的大量沉积集聚对古环境具有指示意义。文中总结前人同位素年代数据,将荆山群的形成时代限定在2.1~1.9 Ga,同时报道了胶北张舍矿区荆山群陡崖组石墨矿床的12件岩石样品主量元素数据、10件石墨δ13Cgrap数据、4件透辉石大理岩δ13Ccarb与δ18Ocarb数据和15个石墨晶体的拉曼光谱数据。8件片麻岩样品的δ13...
鞍本是华北克拉通最为重要的BIF铁矿集中区之一,BIF赋存于鞍山群表壳岩中.通过对广泛分布的鞍山群表壳岩的12个样品进行锆石SHRIMP U-Pb定年,大都获得2.50~2.55Ga岩浆锆石年龄,一些岩石中存在2.7~3.5Ga碎屑锆石或外来锆石.一些东北部(东部)岩石记录了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变质锆石年龄.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可得出如下结论:(1)鞍本地区广泛分布的鞍山群含BIF表壳岩形成时...
2008、2009年柴达木盆地地震群InSAR分析及同震形变场反演
柴达木盆地 InSAR形变 滑动反演
2018/5/17
对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缘-柴达木盆地北缘的4个中等震级地震分别做了研究,其中1个地震发生在2008年,另外3个发生在2009年。利用D-InSAR技术采用Envisat ASAR降轨数据获得了这4个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2008年地震形变场只有1个形变中心,而2009年地震有3个形变中心。2008、2009年地震引起的卫星视线向最大形变分别为0.097m和0.41m。基于弹性半空间模型和InS...
通过系统研究华北地区震群活动与强震的关系,发现:①震群活动与区域强震关系密切,小震群频度的起伏可以反映区域地震活动水平的强弱;②华北地区ML≥2.0震群半年累积频度N≥8可以作为区域MS≥5.7地震的预测指标,预测时间为异常出现后的10个月内,预测效能评分R=0.615,大于具有97.5%置信水平的R0(0.437);③震群频度指标可以通过Molchan模型检验,对于不同强度的目标地震(MS≥5....
遗漏震相检测技术在2016年9月唐山震群中的应用
监测能力 目录完整性 遗漏地震 匹配滤波技术
2019/1/4
以河北省数字测震台网测定的河北唐山震群目录中震级较大的地震事件为模板,运用匹配滤波技术,对2016年09月10-12日3天的连续波形做互相关扫描,以进行唐山震群遗漏地震检测,并确定遗漏地震的发震时刻;运用S波振幅比方法估计遗漏地震震级;用单纯型方法对遗漏地震进行定位,确定震中位置。结果显示,检测出22次遗漏地震,进一步完善了地震目录。
在地震勘探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常会遇到炮点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不一致的情况,进而影响后续的地震数据处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基于近炮检距近地表速度接近常速的假设,本文提出使用粒子群方法对炮点位置进行校正。首先估算近地表直达波的速度,通过观测初至与计算初至建立误差目标函数,通过粒子群算法求解目标函数得到最优解即炮点位置。与常规的网格搜索方法相比,该方法计算效率明显提升,且保持了较高精度,为地震数据质量监控...
乳山震群大小台网地震定位的对比研究
双差定位 大小地震台网 定位精度 乳山震群
2018/5/22
山东乳山地区自2013年10月起发生震群活动, 并且持续至今(2014年10月); 截至2014年9月30日, 共记录到余震7 000多次, 其中可定位事件2 000多次, ML≥3.0的18次, 其持续时间、活动频度为1970年以来华东地区罕见。2014年5月6日起, 陆续在现场布设了18个流动台, 持续对序列活动进行观测。基于固定台网和流动台阵的资料, 使用双差方法对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结果...
青藏高原东南缘瑞利波群速度分布特征及其构造意义探讨
群速度 四川盆地 南盘江盆地
2015/6/4
青藏高原东南缘是研究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过程、块体间相互作用和壳幔变形机制的重要地区.本文利用川滇地区流动地震台阵和固定地震台网共557个台站的连续波形数据,基于改进的背景噪声处理流程和分析方法得到了6023条瑞利波群速度频散曲线,反演获得了6~48 s的瑞利波群速度分布图像.结果显示在四川盆地内部短周期群速度分布较好地揭示了盆地内沉积层厚度的横向变化.在30~48 s周期,四川盆地西部群速度存在南...
2013年8月28日和31日四川得荣县与云南德钦县、香格里拉县交界地区分别发生MS5.2和MS5.9地震.这两次主震连同截至2013年12月31日发生的589次M ≥1.5余震,构成香格里拉—得荣震群序列.该序列的震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隅横断山脉的三江构造带地区,地处川滇菱形块体西边界,当地有多组交错的活动断裂.为了了解这一震群序列的震源构造特征以及震区的构造动力环境,我们利用区域地震台网的数字波形...
震群活动时,短时间发生大量地震,不同地震事件的记录波形相互交叠影响,易造成地震目录的遗漏,对震群发震构造分析等研究带来不利的影响.本文针对2013年3月3日至5日在河北涿鹿发生的微震震群,利用匹配滤波技术,以地震台网观测目录所记录地震事件的波形为模板,在连续波形记录中搜索与模板相似的信号,从而检测台网目录遗漏的地震.利用波形互相关标定新检测到地震事件的P波和S波到时,进而对其震中位置和震级做出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