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模式”相关记录19条 . 查询时间(0.551 秒)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博士生薛建军在导师肖子牛研究员的指导下,联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伯德极地与气候研究中心的David H. Bromwich 教授研究团队,使用新近发展的Polar WRF V4.1.1 版本,对斯瓦尔巴群岛附近Polar Low的活动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中心的邱源博士(LS4P项目的参与者之一)等,猜测原因可能在模式中的陆面参数化方案上。为了验证这个猜测,他们设计了在青藏高原引入±5℃地表和土壤温度初始化异常的敏感性试验,评估了三个常用的陆面模式(SSiB、CLM4和Noah-MP)中±5℃初始化异常的记忆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简称西北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合物研究团队,对此问题进行了长期跟踪研究,提出是否可以忽略水合物具体生长过程,摆脱由大量模型引入的众多参数干扰,直接考察成核对最终生成的块状水合物晶体影响作用,最终提出初始成核速率可直接影响最终含气率的新水合物形成思路。
类地行星的大气成分和演化主要分原始大气和次生大气。原始大气来自行星形成过程中吸积的宇宙物质,以氢气(H2)和氦气(He)为主。早期太阳的太阳风和太阳超紫外辐射都很强,类地行星的原始大气很快就被太阳风剥蚀逃逸掉了。原始大气逃逸掉后,类地行星的地质和火山等排气活动产生了次生大气。次生大气的成分主要由行星的排气过程和逃逸过程决定。不同的类地行星有不同的地质化学和生物等过程,造成了不同的排气过程,行星不同...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数值预报室副研究员王连仲课题组在“集合短临数值预报系统东北地区试验运行”研究方面发布最新进展。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生态气象室副研究员王笑影课题组在陆面过程研究方面发布最新进展。
土壤湿度是陆面水文过程的关键要素,控制着地表能量和水分的收支,其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对天气和气候模拟的影响可达数周至季节时间尺度。但是由于观测手段限制以及土壤湿度空间差异较大,在全球范围内尚无公认的准确的土壤湿度数据产品。站点观测、卫星观测由于时空代表性的问题无法满足数值模式的需要,而陆面数据同化(LDAS)等模式产品可以用于模式初始化,但受到模式结构、气象驱动数据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不确定性较大。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研究生邓中慈在SCI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发表城市化和消费模式对中国黑碳排放影响的新研究成果(图)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大气科学学院 邓中慈 SCI期刊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黑碳排放 研究成果
2020/10/22
近日,我校大气科学学院硕士生邓中慈、张小玲教授、康平博士与华中农业大学王真教授合作,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SCI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IF=3.056)上发表题为“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and consumption patterns on China’s black carbon emis...
基于多模式数值试验揭示海洋在21世纪初全球陆地变暖减缓中的作用(图)
多模式 数值试验 陆地 变暖减缓
2020/7/14
本世纪初以来的十几年内,全球变暖减缓,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观测表明,21世纪初以来,在北半球冬季,除了欧亚大陆变冷之外,北美、非洲、澳洲、南美、格陵兰岛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冷趋势。
近日,我院吴琨讲师带领我院博士生林瀚和李雯雯利用快速辐射传输模式(RRTMG)比较了多种大气状况下红外光谱中五种辐射传输方案——无散射方案(NS,RRTMG原始方案)、二流离散纵坐标累加方案(δ-2DDA)、二流变分迭代方案(δ-2VIM)、四流离散纵坐标累加方案(δ-4DDA)和四流变分迭代法(δ-4VIM)的精度和运算效率,并提出了一种可适用于RRTMG的可解决太阳-红外光谱重叠区域辐射传输问...
中德科学家合作提出多模式超级集合预报新方法, 可有效改进降水落区预报(图)
预报 降水落区 大气科学 气象台
2020/7/15
近期我院智协飞教授团队和德国气象学会理事长、波恩大学教授Clemens Simmer团队合作提出基于对象的诊断评估(MODE)的多模式超级集合预报新方法,可有效改进降水落区预报。以我院博士生吉璐莹为第一作者,智协飞教授为通讯作者的论文《Multi-Model Ensemble Forecast of Precipitation Based on an Object-Based Diagnostic...
一套诊断东亚季风动力模式模拟性能的评估指标(图)
东亚季风 动力模式 模拟性能 评估指标
2020/7/15
受欧亚大陆、太平洋和印度洋以及青藏高原的共同影响,东亚季风气候独具特色,因此东亚季风模拟的好坏也成了判断地球系统模式模拟性能的最重要依据。我院李娟和王斌教授团队发展了一套用于诊断东亚季风模拟性能的系统性评估指标,该指标涉及7个变量、14个参数。这套诊断评估指标基于季风形成及其变率的物理机制,主要用于评估诊断东亚气候态、气候变率的主要模态以及东亚夏季风的独特特征。
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件第4章 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
中国铁塔“联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开创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新模式
中国铁塔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大气环境污染治理 新模式
2019/12/30
2019年12月28日,《中国大气环境资源报告2018》发布暨中国铁塔大气环境领域交流会在山东济南召开。会议提出,基于铁塔资源建立大气自然净化能力、大气环境容量、污染物区域传输等实时监测网络,将有助于决策者掌握区域环境质量的底线、大气资源利用的上线,为提高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和区域产业中长期规划布局的科学性提供重要支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多尺度全球大气数值模式物理过程和资料同化系统研究“项目年度进展交流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召开(图)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全球大气数值 模式物理过程 资料同化系统研究 交流会
2019/12/30
2019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多尺度全球大气数值模式物理过程和资料同化系统研究“项目年度进展交流会议在我校南气宾馆成功召开。兰州大学黄建平教授,国家气候中心李维京研究员,清华大学王斌教授,南京大学汪名怀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赵传峰教授等特邀专家、项目首席彭新东研究员、课题组长邹晓蕾教授、林岩銮教授、张峰教授、张果副研究员以及课题研究人员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