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天气学 模式”相关记录21条 . 查询时间(0.472 秒)
虽然气溶胶已被广泛认为是导致气候模式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在当前业务化运行的全球天气预报模式和产品中,其影响尚未被显式考虑。丁爱军团队的最新研究表明,气溶胶是导致全球不同地区天气预报出现系统性偏差的重要原因,并且该偏差在空气污染地区随预报时间显著增大。
我国启动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模式智能运行试点
天气雷达 观测模式 智能运行 试点
2021/5/26
2021年5月15日,随着浙江、广东、上海、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陕西等9省(自治区、直辖市)17部参与试点的雷达完成软件升级、数据传输链路和应用服务联调测试,我国正式启动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模式智能运行试点工作。此举对标监测精密要求,将进一步验证单部雷达晴雨、雨雨、雨晴不同模式间自动切换的科学性,提升雷达在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中的能力,充分发挥组网天气雷达业务运行效益,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
高分辨率资料同化与数值天气模式攻关团队 匠心打磨自主气象“芯片”
高分辨率 数值天气 模式攻关 气象“芯片”
2021/1/15
近年来,中国气象局通过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在气象及相关领域,形成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以骨干人才为主体的创新团队。这些创新团队以业务科技项目为纽带,以重点领域业务科研难题和关键技术为重点开展攻关,形成业务支撑。本报开设《创新团队科技成果系列报道》栏目,展示他们在科研攻关、业务应用、人才培养、团队组织等方面的丰富成果和先进经验。
2014年11月10日-12日,由我台作为第一承担单位的 “日地空间天气预报的物理基础与模式研究” 973项目2014年年会在深圳召开。这次年会,联合了由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中心作为第一承担单位的“基于子午工程和双星计划的地球空间天气数值预报建模研究”973项目一同召开。来自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以及南京大学...
中国人工影响天气准隐式云分辨模式的研制和应用
人工 天气 隐式云分辨模式
2013/8/15
利用准隐式格式, 建立了一套详细混合相双参数微物理雪晶方案. 新方案包括云水比质量、云冰、雨水、雪和霰的比质量和数浓度等变量, 31个微物理过程, 21 个相变过程. 新方案的物理过程描述有较大优势, 云雨自动转化中没有给定阈值, 减少了人为性. 新方案设计了准隐式格式, 保证了模式的正定、守恒和稳定.
2011年1月13日至15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日地空间天气预报的物理基础与模式研究”启动会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召开。相关领导在发言中指出,这次“973”项目来之不易,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充分发挥人才集中的优势,在前两期“973”项目的基础上,紧紧围绕预报的物理基础这条主线开展工作,注重交叉和创新集成,结合其它项目,力争在日地空间灾害性天气事件研究方面做到有所突破...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中长期天气预报课件第二章 中期天气过程特征和中期天气过程模式。
天气学检验在东北区域数值模式秋冬季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东北区域数值预报模式 降水预报 天气学检验
2009/9/9
根据影响天气系统不同,利用2007年9月-2008年2月东北区域中尺度数值模式12h累积降水预报和东北地区常规站降水实况资料,采用天气学检验方法,从降水中心强度、中心位置、降水主体强度、落区、范围和移速6个方面对东北区域中尺度模式降水预报产品的预报性能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式对东北地区秋、冬季降水有很好的预报能力,但因天气系统和预报时效不同其预报能力也有较大差异,其中对高空槽预报效果最好;一般情...
阜新地区寒潮天气分析和预报模式检验
寒潮天气形势 预报模型 预报模式检验
2009/7/1
统计 1966~1996年阜新地区寒潮天气资料 ,归纳出寒潮天气类型 ,选定预报指标和预报区域 ,列出预报模型 ,并进行了寒潮预报模式效果检验。
对流边界层大涡模式的改进及对夹卷速度的研究
对流边界层 大涡模拟 夹卷速度 理查森数
2008/10/21
对已建的对流边界层(CBL)大涡模式进行了改进,将次网格闭合方案改为次网格能量闭合,并考虑了水汽的源汇项和水汽相变潜热的作用。通过对均匀下垫面上由热扰动发展的对流边界层的模拟及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模式较好地模拟了对流边界层的主要物理结构,较好地反映了各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本文在一定的对流理查森数(Ri*)范围内给出了一些算例,对无量纲夹卷速度(We/W*)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量纲夹卷速度随...
三维冰雹分档强对流云数值模式研究 I.模式建立及冰雹的循环增长机制
冰雹分档模式 多单体风暴 冰雹循环增长机制
2008/10/8
针对现行冰雹云参数化模式中假定冰雹谱服从特定的负指数分布,冰雹增长率依赖其加权平均末速度以及粒子间的数浓度转换不守衡等局限性,作者建立和发展了一个包括云滴、云冰、雨滴、雪团、霰和雹的云中主要水成物场及凝结、撞冻等37种主要微物理过程,可用于预测和研究三维强冰雹云降雹过程的冰雹分档模式,模式能够提供在雹云参数化模式中无法提供的关于冰雹增长与分布的信息.研究共分三部分:模式的建立及冰雹的循环增长机制;...
三维冰雹分档强对流云数值模式研究Ⅱ.冰雹粒子的分布特征
多单体风暴 冰雹循环增长 冰雹谱
2008/10/8
在第一部分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为便于分析,将冰雹的21档按照一般关于冰雹分类的定义重新划分为5类:小冰粒子(直径D<1mm)、霰与雹胚(1mm<D<5mm)、小雹(5mm<D<10mm)、典型雹(10mm<D<25mm)、大雹(D>25mm)。研究了每一类粒子的分布及演变特征。并给出了悬垂区、云砧,上下气流区等冰雹粒子谱分布及演变情况,提出了多单体雹暴中各尺度的冰粒子通过主次单体之间的运动循环机制对...
一个可描写ENSO循环基本特点的简单热带海气耦合模式
ENSO海气耦合模式 ENSO
2008/10/8
在所构造的海气耦合模式中,采用Zebiak海洋模式框架,并重建了一个海洋数值模式,大气模式采用了Gill模式.在大气模式中保留了时间发展项,潜热加热采用了Kleeman方案.对模式的积分结果表明,海温异常具有3~7年的准周期振荡.在模式El Nino事件的初始阶段,西风异常,海温正距平(SSTA)首先在赤道西太平洋发生,然后向东传播、加强.在模式ENSO循环的位相转换过程中,SSTA的空间分布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