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文学批评 小说”相关记录42条 . 查询时间(0.085 秒)
论金圣叹小说评点的两极化评价现象
小说评点 两极评价 批评视角 评判标准
2024/4/1
清代至民国时期,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备受推崇,也招致了许多非议,读者评价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批评家主要从金批《水浒》的文学地位、文本鉴赏、文法价值、评点形态等方面,评判其文本价值、传播价值、理论价值及历史地位。金批《水浒》两极评价的产生,除去自身具有玉石相糅、优劣并存的文本状态外,主要与批评家的小说观念、研究视角、批评心态、评判标准密切相关。对金圣叹小说评点两极评价的深入研究,不仅利于呈现金批...
讲故事者的幽默与匠心——评李司平小说《流淌火》
李司平 《流淌火》 小说评论
2022/7/12
具体来说,《流淌火》值得一提的地方,首先在于故事本身:作者显然有一个很好的故事,也很会讲故事,但偏偏又能够把这个故事晾到一边儿,让我们一度仿佛忘掉了故事。
新时期文学中,短篇、中篇小说的快速发展是一个重要现象,而文学批评在推进中短篇小说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文学批评紧紧跟踪文学创作,努力汲纳哲学、美学、现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的新思想、新观念,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理论性。它努力继承、发展“五四”启蒙现实主义,借鉴、融合现代主义,形成了开阔、丰厚的学术根基。文学批评的活跃也带来了文学理论、文学史的卓越建树。尽管新时期文学批评有不少局限、问题,但其学术积累、理论建...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举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期小说的时空转型与文化焦虑研究”开题报告会(图)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陀思妥耶夫斯基 后期小说 时空转型 文化焦虑 开题报告会
2019/10/29
2019年10月20日下午15:00,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召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期小说的时空转型与文化焦虑”开题会。本次开题会邀请了首都师范大学博导刘文飞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博导汪介之教授、南京大学博导董晓教授、安徽师范大学博导方维保教授作为评审专家,南开大学博导王志耕教授作为项目组指导专家参加,项目主持人张磊向各位专家做了课题计划的汇报。
当代小说家弋舟新作研讨会在兰州大学举行(图)
当代小说家 弋舟新作 研讨会 兰州大学
2018/8/7
2018年6月29日上午,由兰州大学文学院主办、甘肃文艺评论家协会协办的“当代小说家弋舟新作研讨会”在兰州大学学生活动中心502会议室举行。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存学、兰州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郭茂全和权绘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部分教师、博士生、硕士生、萃英学院本科生围绕弋舟新作《丁酉故事集》等展开了探讨与争鸣。研讨会由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吴世奇、张栋主持。参与研讨会的师生分别从生命书写、人...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汉魏晋南北朝小说辑校笺证”开题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全汉魏晋南北朝小说 辑校笺证 开题
2018/3/23
2018年3月10日,由南开大学文学院宁稼雨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汉魏晋南北朝小说辑校笺证”开题报告会在八里台校区举行。南开大学副校长朱光磊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院文学系教授刘跃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评论》编审、研究生院教授张国星,国家图书馆原馆长、河北大学教授詹福瑞,河南大学党委原书记关爱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廖可...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举行冯北仲长篇小说《遗园》作品研讨会(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冯北仲 长篇小说 遗园 作品研讨会
2017/10/16
2017年9月20日下午,由陕西省作家协会和我校出版总社主办的《遗园》作品研讨会在出版总社编辑楼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陕西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刘志彬,中国小说学会原副会长、茅盾文学奖评委李星,陕西省作协副主席、西安作协主席吴克敬,西北大学原副校长、长江学者、西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浩,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震,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西安市作协副主...
这《红楼》不是那“红楼”——互文写作理念下英语小说《红楼》评析
互文写作 变异 《红楼》 《红楼梦》
2016/11/15
互文写作的理念指具体文本的创作参考或利用了其他文本的题材或话语资源。美国华裔女作家 Pauline Chen写的英语小说《红楼》便是一部典型的互文小说,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广泛参考了其他文本。其中,《红楼梦》是《红楼》的母体小说,也是其最重要的互文资源。以《红楼梦》为参照,着眼于两部小说之间的差异,本文主要从故事情节的变异、人物形象的变异、主题思想的变异和互文资源的变异四个方面对《红楼》进行了评析,为...
论莫言小说英译研究中的误读与误释
莫言作品 小说英译 葛浩文 误读
2016/11/15
自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国内外学者、作家、文学评论家、新闻媒体等对莫言及其作品关注的热度与日俱增。早在莫言获奖之前,国内就已经有学者针对作者的某个或若干英译本对葛浩文的翻译观(思想)、翻译策略、译介效果等进行了研究,但是对莫言作品及其英译本、主要译者葛浩文等一直存在着误读与误释的现象,不仅产生了错误的评判,更使这种评判以讹传讹。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首先澄清了莫言小说英译本中删改之名与实,接着对除...
小说《白鲸》中埃哈伯人格的“脸面性”解读
《白鲸》 埃哈伯 “脸面性” 解读
2016/4/29
"脸"是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德勒兹哲学核心。它是由展示"表征"的"白墙"与紧锁主体的"黑洞"构成的体系。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所引发的权利结构变化触发了非个性化的群体组织"脸"的形成。本文用"脸面性"思想解读《白鲸》的主人公埃哈伯,从他的"入脸"、"在脸"和"去脸"出发,探究主体如何经过"块茎"、"去疆域化"、"生成"和"无器官身体",最终线化"白墙",冲出"黑洞",完成复仇。虽成为"脸面性"的牺牲品,...
本文以杰克·伦敦的拳击小说创作为例,借助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从伦理身份和伦理选择等关键词入手,阐释拳击场上的胜负较量和现实生活中的生存斗争之间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关系,对杰克·伦敦文学创作受到进化论影响的观点提出一种新的解读,旨在揭示杰克·伦敦在创作各个阶段对于进化论和伦理之间关系的不同理解。具体来说,杰克·伦敦借由拳击这一具有争议性的体育运动,探讨了自然斗争和人类伦理之间的矛盾和对抗,其晚期作品...
顺应理论视域下的小说对话翻译研究——以《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对话英译为例
顺应理论 对话翻译 《聊斋志异》
2015/7/27
顺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过程是为了满足最终的交际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以这个理论观点来看,小说对话是为了满足小说世界的交际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更具体地说,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运用形式,是小说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对话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小说译文的整体性、可读性以及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同时,对话翻译还是一种间接交际活动,受到来自各方面语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对话翻译活动的过程中...
林语堂小说中的自我恋情与女性崇拜
林语堂 自身婚恋 女性崇拜 理性思考
2013/7/10
林语堂以自身婚姻为载体, 把女性崇拜的情结渗透于小说的全部情节和整部作品的文化氛围之中, 并体现出一种理性的思考。
浅论萧红小说的女性苦难意识
萧红 苦难 女性主义
2013/7/10
苦难,几乎是贯穿萧红各类作品的主题, 尤其体现在对女性的苦难生活和命运的描写上。萧红充满无数苦难和坎坷经历的短暂一生, 使她对女性生存困境和悲惨命运的表现独树一帜,在生命价值、意义层面上显现出对女性的关怀。同时,萧红将笔触伸向了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对女性苦难命运的成因进行了深层探索,体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文章从女性主义角度探讨了萧红小说的女性苦难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