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汉语音韵 硕士”相关记录17条 . 查询时间(5.247 秒)

魏晋南北朝是上古音向中古音过渡的重要阶段,北魏音又是魏晋南北朝音的重要组成部分。遗憾的是,虽然近年来汉语断代音韵研究成绩斐然,但魏晋南北朝,特别是北魏音研究还比较薄弱,因此我们选择北魏韵部作为研究对象。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硕士生导师曾南逸副教授(图)
汉语方言音韵 通语语音史 方言语法
2021/11/29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硕士生导师马坤副教授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马坤 副教授 汉语音韵学 出土文献
2021/11/29

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边田钢副教授(图)
边田钢 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硕士生导师 副教授 汉语音韵学 文字学
2020/11/15
边田钢,1988年10月生,男,山东省临沂市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之江青年学者”。201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汉语言文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汉语音韵学、文字学研究。主要讲授本科生“汉字学”“汉字文化”等课程和研究生“《说文解字注》研读”“历史语言学”等课程。
黄涛,男,1983年生,福建罗源人,先后在武汉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现任教于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教研室。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讲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生课程)、国际音标学习及普通话正音(个性化培养实训课程)等。作为主讲教师团队成员参与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古代汉语》的建设。曾获福建师范大学2018年银都助教基金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方言学、汉语...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生导师李果副教授(图)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硕士生导师 李果 副教授 汉语韵律
2023/5/16
李果,男,辽宁本溪人。先后获得文学学士(同济大学)、文学硕士(复旦大学)和哲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学位,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院)副教授,国际中国语言学会会员,西南民族大学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韵律语法学、历时句法学。先后在《古汉语研究》、《汉语史研究集刊》等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曾多次在国际中国语言学年会、北美汉语语言学年会、国际古汉语语法研讨会、汉语韵律语法研...

刘晓英,邵阳市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9年由邵阳师范保送入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93年分配至高校从事学生工作,98年起从事高校教学工作,2003年获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学位,2007年于南京大学博士访学一年,2008年获湖南师大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古代汉语的教学与研究,主持省部级社科基金课题2项,教改课题1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编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曾获湖南师范大...


杜晓萍,女,1980年出生,福建泉州人,华侨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汉语言文字专业硕士生导师,福建省辞书学会常务理事。200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国家文科基地班,2005年获广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专业硕士学位,2011年获福建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专业博士学位。2005年7月起,在华侨大学文学院任教。
崔四行,河南沁阳人,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教研室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国际中国语言学会会员、湖北省语言学会会员、国家语委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硕士论文盲评专家。深耕汉语韵律语法研究十载有余,对汉语韵律、语法、语体的接口研究积累尤多。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湖北省教育厅及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3项。

陈宁,男,汉族,1979年11月,籍贯山东淄博,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古代汉语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音韵学分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音韵学、汉语语音史。

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在“孔子学院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教学大赛中获佳绩(图)
孔子学院杯 汉语 教育
2014/10/10
2014年9月13日至14日,由孔子学院总部主办的 “孔子学院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教学大赛在北京语言大学隆重举行。经过激烈的晋级赛角逐,上海外国语大学3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进入了最后的总决赛,刘嘉怡、杨蒙洁、周赫瑾三位同学分别取得了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我校一举成为此次大赛斩获奖项最多的参赛高校。
在总决赛中,三位上外姑娘的出色表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在才艺展示环节,她们的...
第六届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论坛暨专业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会议通知
第六届 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人才 培养论坛
2014/9/15
为继续推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工作,加强国际汉语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国际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推广新师资培养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拟于2014年12月中旬在北京联合举办“第六届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论坛暨专业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
本届论坛暨研讨会将延续前五届论坛暨研讨会的宗旨,进一步探讨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培训暨专业硕士培养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