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畜牧学 >>> 家畜育种学 家畜繁殖学 动物营养学 饲料学 家畜饲养管理学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学 家畜行为学 家畜卫生学 草原学 畜产品贮藏与加工 畜牧机械化 养禽学 养蜂学 养蚕学 畜牧经济学 畜牧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畜牧学 水牛相关记录47条 . 查询时间(0.276 秒)
饲养奶水牛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村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一条有效的途径。该项目1986年开始,科研与生产结合,联合省内15个单位,通过引进及其良种选育,总结一套奶水牛饲养技术,兴建乳品加工厂,建立配套服务管理体系,使广东省奶水牛及其乳制品得以迅速发展。通过筛选当地水牛及引进推广优良奶水牛,在揭西、揭阳、普宁、南海、湛江、曲江等市县办点示范,提高当地饲养优良奶水牛的科学意识。通过杂交改良...
该技术是将水牛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成熟,与体外处理获能的精子受精、分裂,分裂的受精卵经体外培养发育成桑椹胚或囊胚,再移植到发情同期的母牛子宫内,使其发育成胚胎。采用该项技术,水牛卵母细胞体外培养24~46小时,成熟率80±13.9%;体外受精40~48小时,分裂率达60±18.8%;早期胚胎培养5~7天,发育至囊胚的比率31±16.3%。
世界首例胚胎分割—性别鉴定试管水牛小公犊“明明”,2008年9月9日下午5时在广西水牛研究所顺利诞生。截至记者发稿时,牛宝宝状况良好。 记者在广西水牛研究所看到,站在1号牛棚里的“明明”一身黝黑,它的身旁,是同日诞生的小母犊“微微”,两头小牛犊不时贴在一起,相互摩挲。 据介绍,实现家畜性别人为控制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X精子和Y精子的分离;二是早期胚胎的性别鉴定。广西大学与广西水牛研...
该项目技术创造性在于将所有人工授精技术覆盖范围内的酵公牛全部施行节绝术并首次采取软件业锭结扎术,建立了第情期跟踪观察制度;在省内开发出了水牛及加工产品。先进性主要在于全面使用了细管冻精,农村推广的受胎率达到了47.4%的国内先进水平,比自然繁殖率高50%以上。该项目不仅适应于当地水牛生产,对各地黄牛、奶牛生产也很适用、安全性高,项目期内累计完成AI配种10883头,产杂交牛5145头;水牛AI受胎...
重点研究成果介绍 遗传育种 水牛研究所在遗传育种方面已开展了杂交改良、新品种选育、染色体组型等方面的研究,在育种方面,利用引进的河流型水牛品种与中国本地水牛品种开展杂交选育,培育出的乳肉兼用型水牛新品种的生产性能达到或超过世界同类水牛的先进水平,一个泌乳期平均产奶量达到2200公斤,优秀个体305天产奶量达3800公斤,24月龄公牛屠宰率达52%,净肉率41%。在水牛遗传学研究方面...
选择5月龄胎儿水牛的卵巢,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的光镜观察和DNA末端原位标记技术(TUNEL)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月龄胎儿卵巢上分布着大量的凋亡细胞;在皮质部存在的大量腔前卵泡中,均匀分布有单个凋亡的卵泡细胞和卵母细胞,凋亡细胞的主要组织学变化是细胞缩小,核浓缩;DNA末端标记变化主要显示出TUNEL阳性。上述结果提示:水牛卵泡细胞和卵母细胞凋亡在胎儿时期已经存在,细胞凋亡是启动水牛腔前卵泡...
中国水牛及其杂交改良效果     杂交改良  水牛       2008/4/7
中国水牛及其杂交改良效果。
三品种杂交水牛及其亲、子代染色体的研究。
世界首例性控试管水牛诞生          2008/1/17
2006年2月13日,我院水牛所一头杂交母水牛顺利产下了经过分离XY精子性别控制的雌性水牛双犊,这在世界上尚属首例。  这两头性控试管水牛犊出生体重均为29公斤。据悉,“姊妹花”的出生经历了复杂、严密的科学设计:首先是用流式细胞仪分离出良种摩拉水牛精液的X精子和Y精子,然后将X精子与本地母牛的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产生经过性别控制的胚胎,最后将胚胎移植到一头受体母牛体内,经过十月怀胎后生产出小牛犊...
最近,水牛所的水牛胚胎移植研究获得重大突破,采用完全体外化受精技术受孕的两头母水牛共产下了三头试管杂交水牛,其中一头产下的是龙凤胎,另有7头怀孕母水牛已进入临产期,即将分娩。 水牛试管繁殖,是指利用牛的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成熟,再经过体外受精和受精卵在体外培养成为囊胚后,移植到受体母牛体内发育成为牛犊的新技术。由于水牛试管繁殖技术比黄牛试管繁殖技术难得多,因此,世界上试管黄牛80年代就已诞生,...
前不久,由我院水牛所承担的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广西乳肉兼用水牛技术开发示范”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    该项目应用农业部“七五”重点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乳肉兼用水牛选育及其乳品加工利用研究”技术成果,在广西灵山县、北流市、武宣县建立农村水牛奶业开发示范区,并利用河流型乳用水牛——摩拉和尼里/拉菲水牛,开展水牛杂交改良和奶业开发示范,加快水牛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实施期间,新建人工授精...
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牛研究所是全国唯一对水牛进行专门研究的科研单位,成立于1958年。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局(现区水产畜牧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双重管理。一直肩负着水牛的科学研究、科研成果中试、技术开发和推广、技术培训、种牛的培育和推广等任务。自1990年以来,共取得了20多项科技成果,其中3项获国家级奖励,13项获省部级奖励,8项获地厅级奖励。
杨炳壮,男,研究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牛研究所所长,兼任西部奶业开发协会副理事长,《亚洲水牛》杂志编委等职。1978年毕业于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毕业后分配在广西畜牧研究所从事猪的育种繁育、营养、饲养等研究。1994年调往广西水牛研究所,主持全面工作。在水牛的营养、饲养管理、胚胎生物工程等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共获科省部级奖7项,地厅级奖2项。
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局和亚洲水牛协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牛研究所承办的第五届亚洲水牛大会于2006年4月18日至20日在广西南宁召开,农业部张宝文副部长、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孙瑜副主席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章力建副院长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并讲话。国际水牛联合会主席、意大利水牛专家Luigi Zicarelli教授,以及来自印度、巴基斯坦、日本、菲律宾、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孟加拉、尼泊尔、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