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化学物理学 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化学 核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化学 协同相关记录123条 . 查询时间(0.156 秒)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和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曾杰教授课题组通过构筑二维RhW纳米片并利用其量子限域效应和双金属协同效应实现高效CO2催化加氢。CO2加氢反应的关键步骤在于CO2活化产生CO2δ-自由基。为此,研究人员通过构筑出超薄二维RhW纳米片,利用其量子限域效应提高了催化剂表面电子的d带中心,增强了催化剂对CO2的吸附;同时双金属协同效应的存在使得Rh上电子富集,促进...
理性调控多重非共价相互作用的协同性,在超分子组装和材料领域里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对丰富和发展超分子工程学至关重要。然而,如何通过调节疏水效应,进而控制协同性仍是一个挑战。
2015年12月5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和巨化集团公司联合主办的“2015第一届绿色氟化工技术协同创新论坛”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君谋楼成功举办。陈庆云、戴立信、涂永强、丁奎岭四位院士及200多位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化工企业界的人士参加了本次论坛。大会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中国科学院有机氟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胡金波研...
2015年5月22日-24日,由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第五届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分析协同创新研讨会”在宁召开,会议主题为“分析化学走向生命科学”。厦门大学田中群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万立骏院士、北京大学刘忠范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分析化学学科庄乾坤主任出席会议,来自五个重点实验室的汪尔康院士、姚守拙院士、陈洪渊院士、张玉奎院士与近100位成员和50多位研...
2015年5月9日上午,“新物质创造与转化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研讨会在吉林大学召开。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副校长张向东、校长助理董德明,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安立佳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洪杰,以及来自清华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吉林大学相关学科的专家、教授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
水的氧化是构筑人工光合作用体系的关键步骤之一,但由于水的氧化需要转移4e-和4H+,这极大程度上使得水的催化氧化过程具有很大的挑战。开发廉价、稳定并具有高催化活性的催化剂并认识和理解其催化机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2015年3月24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和濮阳市盛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完成的“离子液体协同催化生产异辛烷绿色烷基化新技术”,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河南濮阳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新技术属于国内外首创,具有技术经济和环保优势,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工业异辛烷具有辛烷值高、低硫、无芳烃等优点,是环境友好的高辛烷值汽油添加...
具有微纳米多级形貌的图案化薄膜具有特殊的亲疏液性能,在自清洁、摩擦学、腐蚀学等研究领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乌学东科研团队通过电化学-化学共沉积的方式得到了表面形貌逐步变化的Ni-P合金薄膜,这一薄膜无需进行低表面能物质的修饰即展现出了超疏水性能。近期,该课题组对这一共沉积形貌的变化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采集和分析的数据对薄膜的电化学成核机理有了更深的认...
2015年1月10日上午,山西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协同创新中心第一次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大学会议中心第三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化学与分子科学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山西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思殿教授主持。山西大学分子科学研究所、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山西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等学院和山西大学研究所的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会议。 李思殿教授首先对中心的研究方向、科研团队、2014年资金使用实施方...
近期,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与清华大学联合研究小组在《科学报告》(Zhang et al., Scientific Reports, 2014)上报道了首次发现的旨在实现液态金属物体大尺度可逆变形的化学-电学协同控制机制SCHEME (Synthetically Chemical-Electrical Mechanism)。这是该小组继发现可变形液态金属基本现象(Sheng et al., Ad...
制备了浓度为80%的纳米三氧化二锑母粒(M-nano-Sb2O3),以此母粒与二乙基次膦酸铝(AlPi)复合阻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氧指数、UL 94垂直燃烧、锥形量热仪及扫描电镜研究表明,nano-Sb2O3和AlPi之间的协同阻燃作用导致PET的氧指数由21.0%提高到了34.6%,UL 94垂直燃烧达到V-0级,热释放速率(HRR)、总烟释放(TSR)和CO释放量均有所降低,炭层...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宋玲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在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下,利用该组自行设计合成的手性磷酰胺配体(J. Org. Chem. 2012, 77, 10427-10434)催化锌试剂对醛不对称加成反应,在使用10mol%廉价的非手性季铵盐Bu4NBr作为协同催化剂的情况下,能使手性磷酰胺配体的用量从原来的10mol%降低至0.5mol%,甚至降到0.1m...
多组分串联反应能从简单原料实现复杂目标化合物的快速、高效合成, 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反应效率. 本文研究了重氮化合物、醇以及邻炔基芳醛的三组分串联反应, 通过Rh2(OAc)4与AuCl3协同催化, 成功实现了单催化策略不能发生的反应, 一步高效构建了多官能团异色烯骨架并且反应有较好的化学选择性和中等至较好的非对映选择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