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东方伦理思想史”相关记录36条 . 查询时间(1.306 秒)
现代性伦理谋划的道德哲学基础
现代性 伦理谋划 理性 人性
2009/8/3
古典资产阶级伦理学家作为现代性道德哲学的典型代表,尽管他们对现代性伦理谋划展开的伦理分析及提供的解决方案各有不同,但他们在现代性伦理谋划中却有共同的特点,即:都以抽象的人性作为伦理体系建构的本体论基础,以理性作为现代性伦理谋划的方法论依据,以美好的幻想及“乌托邦”式的社会运动开启现代性伦理实践。这种道德哲学呈现出唯心的、乌托邦的特征,当用这种道德哲学理论指导实践之时,便会出现现代社会伦理的危机及道...
血亲社会下的“慈孝”与集团社会下的“礼忠” —— 中日民族伦理根基差异之比较
慈孝 礼忠 中日民族 伦理根基
2008/12/16
“慈孝”与“礼忠”分别奠定了中日民族各自的伦理根基。“慈孝”的伦理精神内核主要是“仁爱”,而“礼忠”主要是“义理”。“慈孝”的道德情感表达特征主要是“推己及人”、扩散性、辐射性,而“礼忠”主要为“内外差异”、集中性、排外性。“慈孝”社会下人伦关系模式主要是“纵横式关系网”,而“礼忠”社会下主要为“纵式关系链”。“慈孝”下的道德评价标准主要是看是否“仁”,而“礼忠”下主要看是否“忠”。“慈孝”下的中...
我自1989年首次访问中国以来,至今已经先后25次去过中国各地参观访问。在这十五年中,我几乎每年都要去中国一、二次,有时是为了发表学术论文独自去中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有时是带领韩国学者去中国与华夏同仁共同举行孟子或程朱学术研讨会,有时是去曾子、孟子、程子、朱子和张横渠等人的墓地为他们修建石碑、石桌,并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祭礼活动。十五年间,我亲眼目睹了中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全面发展:高楼大厦拔地...
东方伦理道德(二十二)
2007/12/19
第三节四书一、《论语》《论语》从《学而篇》始至《尧曰篇》止,共计二十篇。孔子去世后,其弟子们将他平时讲学的内容和与学者、政治家们讨论的内容全部收集起来,经过认真仔细地讨论、辨析、删除,编辑成书,取名《论语》。该书一开始为了著述之便就没有采用叙述方式,所以有的读者感到文章之间没有联系,不成体系。但《论语》是为已之学,是为了陶冶人格而编纂的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所以古人云:《论语》不可缺一字。程子曰:“...
东方伦理道德(二十三)
2007/12/19
古人云:“父母虽没,将为善,思贻父母令名,必果;将为不善,思贻父母羞辱,必不果。”7父母在世时自不待言,即便父母去世后,如果子女欲做好事时就想到认识父母的人提起父母时就会称赞说这是某某的孩子做的好事,那么,他就会果断地去做好事;如果子女欲做坏事时就想到认识父母的人提起父母时就会羞辱说这是某某的孩子做的坏事,那么,他就会果断地停止做坏事。由此看来,孝道不仅仅是父母在世时的善行,父母去世后子女的善行、...
东方伦理道德(二十五)
2007/12/19
做学问就是做人事,只有做学问才能成为真儒,所谓真儒就是指人生目标——圣人。要完善自己的人格就需要有一定的方法,栗谷先生在《学校模范》一文中写到:“三日读书。谓学者既已儒行检身,则必须读书讲学,以明义理,然后进学功程,不迷所向矣。从师受业,学必博,问必审,思必慎,辩必明,沈潜涵泳,必期心得。每读书时,必肃容危坐,专心致志,一书已熟,方读一书,毋务泛览,毋事强记。其读书之序,则先以《小学》培其根本,次...
东方伦理道德(二十六)
2007/12/19
第二节祭祀的渊源在古代祭政一致的时代,盛行宗教仪式的祭礼活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考察经传可以发现,关于唐(尧)、虞(舜)以前上古时代祭礼的文献并不多。下面我们通过《书经》、《诗经》等历史文献分别考察唐、虞、夏三代的祭礼活动。尧让位于舜时,“正月上日(朔日——编者注,下同),受终于文祖(始祖神)”1,告知尧帝退位,舜帝摄政。舜帝开始摄政后,“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四时、寒暑、日、月、星、水旱),望于...
东方伦理道德(二十七)
2007/12/19
第三节祭祀的对象与种类礼的种类总共有五种,所以口叫做“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和嘉礼。祭祀属于吉礼,它是五礼当中最原始、最重要的一种礼仪,从“禮”字的结构上就可以看出礼的意义1。由于吉礼是祭祀之礼且位于五礼之首,所以,无论是举行凶、军、宾礼还是举行属于嘉礼的冠礼或婚礼,都必须先祭祀、然后才能举行冠礼2或婚礼3等其它仪式。因此,祭祀是礼中之最。祭祀的对象大致分为三种:天神、地祗和人鬼。天神包...
东方伦理道德(二十八)
2007/12/19
第四节祭礼的目的人为什么要祭祀呢?古代祭祀的目的大致有三:“祭有祈焉,有报焉,有由辟焉。”1《周礼》中解释“祈”是祈愿福祥、祈求永贞、祈祷丰年之意,《诗经》中解释为“春夏祈谷类”;“报”是得福报答,祭礼中多数是感恩谢祖之意;“由辟”的“由”是用的意思,“辟”是弭的意思,《周礼》中解释“由辟”是避免战争与灾难、远离犯罪与疾病之意2。可见,祭祀的目的是为了祈福、报答和避祸。即第一,没有子女的祈求生儿育...
东方伦理道德(二十九)
2007/12/19
第七节祭祀的价值祭祀的价值是什么呢?古人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者也,心怵而奉之以礼,是故唯贤者,能尽祭之义,贤者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谓福也。福者备也,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谓备,言内尽于己,而外顺于道也。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一也。上则顺于鬼神,外则顺于君长,内则以孝于亲,如此之谓备。唯贤者能备,能备然后能祭,是故贤者之祭...
东方伦理道德(十一)
2007/12/19
第三节礼所谓理是指符合天理的品节,是人所应遵循的礼仪、准则。克己复礼为仁,视、听、言、动合乎礼之规范为仁,仁爱与其他宗教博爱的区别在于“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生于礼,所以,欲知仁必先知礼。正如礼的字面意义所解释的那样,1尽管礼起源于人与神的关系,但在人的生活中,“不学礼,无以立”2,“道德仁义,非礼不成”3,这是因为礼是人的一切行为的法则。翻看儒家经典可以发现,十三经中“礼”字多达2036处4,与仁...
东方伦理道德(十二)
2007/12/19
第四节诚诚就是指真实无妄的状态,它有两层含义,一个是从实理的角度所说的真实,另一个是从人事的角度所说的诚实。前者作为天道、天理是完美无缺的,是生而知之的圣人可以知晓的;后者作为人道,是普通人执着择善所能实现的。“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1,“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诚之者,未能真实无妄而欲其真实无妄之谓,人事之...
东方伦理道德(十三)
2007/12/19
第五章道统第一节道统的涵义人是万物之尊在于人有人道。道统是合理化、系统化的道,它经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曾子、于思、孟子、程子、朱子、退溪、栗谷等人传承下来。换句话说,所谓道统就是人类的楷模——圣人之体系。如果说道统是合理化、系统化的道,那么,讨论道统也就是讨论完美无缺的人之榜样或楷模,因而是非常重要的。道统的历史就是圣人的历史、儒学的历史,不清楚道统的历史就不能称为儒生,不仅儒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