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宏观经济学”相关记录1421条 . 查询时间(1.325 秒)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以系统性思维,科学回答了什么是新型城镇化,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等问题。从价值追求看,新型城镇化建设定位于“以人为核心”;从现代化发展进程看“,四化同步“”优化布局”与生态文明”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从城乡关系看,城乡融合的新格局可赋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从文化传承看,新型城镇化建设应汲取城镇历史文化底蕴;从精...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2019年9月由原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所、区域与企业竞争力中心、消费与市场研究中心等4家研究部门合并成立。
财政金融研究所在原开放经济研究所基础上建立,开放经济研究所成立于2001年5月,2012年正式更名为财政金融研究所。
经济学创新实验班立足于经济学院经济学、国际贸易、资源与环境经济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按照“拓宽基础、鼓励交叉、重视创新、强化特色”的人才培养路线计划,综合创新导师制、班主任制、实践课堂的管理模式,实施个性化、小班化、国际化的培养模式,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类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熟悉中国经济运行与改革实践,适应现...
南京大学经济学系于1978年恢复建系,设有2个本科专业:经济学、财政学。4个硕士专业:政治经济学、国民经济学(投资经济方向)、西方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以及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扬州大学商学院2021年本科招生经济学专业简介见附件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数字经济精英人才特色班简介与培养方案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
2022/9/30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数字经济精英人才特色班简介与培养方案(见附件)
江南大学商学院本科生专业招生金融学专业
江南大学商学院 金融学 微观金融学 宏观经济学
2022/8/23
金融学通俗讲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有宏观和微观不同领域。具体来说,微观金融学就是研究人们如何在不确定环境下进行金融资源跨期配置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了公司投融资、金融衍生品定价、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大数据分析、银行和公司治理,以及影响这些因素的金融市场微观结构和制度安排;宏观金融学主要研究货币供求、利息决定、汇率变动,以及金融市场、经济增长和经济危机等,宏观金融学与宏观经济学密不...
采用不同技术的海水淡化产业的宏观经济和环境影响研究
海水淡化产业 宏观经济 环境影响
2023/1/5
张跃国:中国式现代化及其生成条件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形态 ,生成条件
2022/2/25
中国式现代化应视为一个确定的概念。它与普遍理解的现代化相通相融,同时在内涵、本质、特征上具有独特性和自主性,既区别于西方既成的现代化,也与全面小康存在“边”的变化。依照预设目标和现有材料,可以把它概括为合规定性、整全性、包容性于一体的人类文明形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正题之际考察其生成条件,更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唯物史观的逻辑出发,社会主义规定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本土资源的现代化“出场”...
身份政治与承认和差异密切相关。在古典时代,承认被认为建立在血气和荣誉的坚实基础上,但它也在一个伦理化的等级秩序中得以安顿。相反,由于泰勒所说的“大脱嵌”,个人主义的现代社会反而让承认问题变得更为严峻。试图以平等的个人权利实现普遍承认,这一思路一方面难以为与经济平等相关联的承认提供理论辩护,同时又无法回应对个体认同具有构成性意义的群体差异问题,从而要承担政治认同走向瓦解的风险。基于本真性自我的预设,...
随着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向经济活动全方位渗透,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影响,这集中体现在收入分配局面上。其原因在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所改变的不再局限于生产环节而更多地延伸到贸易和消费环节,不只关注价值创造而是更注重价值实现;而消费环节以及价值实现过程正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收益分配的过程,进而也就是产生剥削的根本领域。尤其是,根基于逐利本能的企业家文化所产生的影响越是强烈,互联网企业就越是集...
人工智能所促生的生产力高速发展带来了两大直接效应: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财富创造,而这些巨额财富主要为少数企业主以及高管所攫取;另一方面又大量减少了工作岗位,而这些少量岗位主要为少数人所挤占。同时,人工智能对财富的创造根本上又是利用了人类的共有知识,而在专利制度和规模经济效应的作用下,共享性的知识一旦与产业资本相结合就会产生出显著的排他效应,其他人不能同等地使用这些知识。这就意味着,如果仅仅将收入分配...
战后日本曾经走了一段重经济轻环境的弯路,之后汲取教训选择了经济与环境并重、建设循环型社会的道路。为实现一个循环、低碳、与自然共生的社会,日本通过完善法制体系、普及循环型社会理念、“多元协作”方式推进、重视国际合作等途径,降低了资源消耗总量,缩减了一般废弃物的排放量和最终处理量,提高了资源循环利用率和资源生产性。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的经验对我国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