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理论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中国语言 外国语言 文学 艺术学 新闻学与传播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文学相关记录59157条 . 查询时间(4.078 秒)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5000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这些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
研究所成立于全球国际化迅猛发展、国家大力提倡高校国际化办学、来华留学人员与日俱增、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国和汉语走向世界的大背景下。首先我国一贯坚持语言平等政策,积极维护语言多样化与和谐统一。
《语文月刊》创刊于1982年4月,是广东省唯一一家语文专业期刊。经历届主编及杂志社同事的努力,该刊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具特色和影响的语文专业品牌期刊之一。《语文月刊》一直以“创名牌,出精品,办一流刊物”为目标,树立品牌意识,连创佳绩,屡获殊荣。
“随时通变”是贯穿刘勰《文心雕龙》全书的基本思想之一。《文心雕龙·通变》云:“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何以明其然耶?凡诗赋书记,名理相因,此有常之体也;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刘勰这一主张将尊重“有常之体”与善用“变文之数”结合,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发展均产生了深远影响。放眼当下,树立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时代任务之一,而如何努力发掘中华优秀传统...
清代东北流人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为文人,他们虽因种种原因被流徙至塞外白山黑水间,但却在此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清代东北流人原本大多生活在中原或者江南地区,被流放到遥远的关外,在行进路途中受尽折磨,经过千辛万苦到达流放地之后,诗歌创作中所流露出的乡恋情结尤为引人关注。
网络文学是一个需要从多维度整体性观察的文学事实。针对当下网络文学批评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网络文学生产实践和发展进程,可以从四个方面进一步拓展与构筑网络文学的批评视野。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视野是网络文学批评的根本视野,唯物史观要求把网络文学作为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一部分加以考察,辩证唯物主义有助于把握网络文学生产中的具体现实和矛盾现象;新媒体时代数字人文视野是了解网文生产机制的必要条件,数字媒体技术深刻...
以经典浸润人生,是中国古代文学教育的一个突出特色。因成人培养及科举考试的双重需要,中国古代教育重视阅读经典,旨在培养重道的实践性人才。如何指导阅读呢?这要经过一个逐步理解的浸润过程。在韩愈、柳宗元之前,中唐复古的风气逐渐形成了代群承传的进程,从萧颖士、李华到独孤及、梁肃,再到韩愈、柳宗元,逐渐形成了师承传统,文学教育传承在古文运动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当代边地文学中,基于史诗重构的小说创作是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阿来的《格萨尔王》、刘亮程的《本巴》,在情节和人物上明显与藏族史诗《格萨尔》、蒙古族史诗《江格尔》相关。但上述小说并不是对史诗的复述和改写,也不是在水平意义上对史诗进行拓展和延伸,而是在新的精神层面上的审美创造。这种审美创造表现为把说唱者与听众相融合的史诗说唱活动转化成个体性的创作审美活动。从这些小说对“仲肯”“奇”(史诗说唱人)的塑造即...
苏轼中秋词的“仙气”     苏轼  秋词  中国古代文学       2025/1/6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历代中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赞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他的另一首中秋词《念奴娇》(凭高眺远)虽然知名度不及《水调歌头》,但艺术成就也很高。历代词论家评价苏轼这两首词,许多都着眼于其中超然出世的旷逸情怀,用“仙”字来形容它们。就《水调歌头》而言,李佳《左庵词话》说“有仙气缥缈于毫端”,先著、程洪《词洁》说“...
晚清以降,西学东渐,西方小说大量传入中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中和五四文学革命的倡导下,中国文坛出现新旧文化的冲撞和中西文化的交融。具有现代意识和实验精神的“五四”作家自觉借鉴西方现代小说的创作手法,革新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以新颖独特的现代小说艺术风格,书写个体生命体验,表达对世界人生的感悟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思考。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处在中国小说叙事形式的转型期,“五四”作家的小说并没有被完全...
期刊出版研究团队,组建于2018年,归属类型为科技服务类,主要研究内容包含《玉米科学》、《东北农业科学》、《农业科技管理》3本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现有团队成员14名,其中研究员3人,硕士7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1人,团队首席专家为徐世艳研究员。3本期刊所刊发的各种学术观点及时宣传报道了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了热点及焦点问题,在促进学科发展的同时,为全国农业科研和农业生产做出了一定贡...
湖南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是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也是依托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和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立的交叉学术平台。研究所现有20位专职研究人员中有教授9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9人。多位成员具有较长时间的海外学习与研究经历。
湖南师范大学翻译传播研究所成立于2018年,定位于“服务国家大局,理论实践并重",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译传所由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资深翻译家尹飞舟任所长,湖南省首届青年“芙蓉学者”、优秀中青年翻译工作者余承法任副所长,由10多位翻译学、英语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编辑出版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学者和研究人员组成。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潇湘青年舞团是一支为学院师生提供高质量艺术实践平台,为拓宽学生艺术视野,提高学生艺术审美能力;整合学院优秀艺术实践资源,扩大学院艺术实践影响,专门打造的品牌艺术实践团体。潇湘青年舞团前身由2005年舞蹈系成立时的青年舞团发展至今,2015年5月正式成立,由在校舞蹈专业优秀研究生及本科生组成的年轻队伍,现有团员近40人,由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王光辉教授担任团...
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国乐团于2009年正式组建,是一支由在校民族器乐专业的老师、优秀本科生及部分研究生组成,乐团现有团员近70人,康涛老师任团长和首席指挥。在康涛老师的带领下,乐团2009年至2018成功举办了数十场民族管弦乐专场音乐会”;“2011年获湖南省首届民族器乐合奏大赛金奖”, 2012到2015年承担了湖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高雅音乐进校园” ,在各高校举行了十几场民族专场音乐会,2018年...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