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社会学理论”相关记录438条 . 查询时间(2.781 秒)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开启了“第二次大转型”,即经济增长动能转型,从要素驱动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这次转型同样对收入分配机制与格局产生深刻影响。随着市场体制的完善,以及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交易成本大大降低,显著加快了各种生产要素的市场流动。这既有利于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与创新,也推动了市场形态的转变:过去高度组织化的市场形态转向个体化的市场形态,工作组织与就业者原本的紧密联系出现弱化,更多...
数字社会是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基于新兴数字技术的重构。理解数字社会的形成机制,既要注意到科技进步的技术逻辑,也要认识到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制度逻辑,以及两种逻辑的相互交织和叠加。在主导西方数字社会发展的意识形态中,数字资本主义试图将数字技术内置于资本主义体系之中,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资本的增殖和扩张,其结果既解决不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技术规训、资本剥削、劳动异化问题,又产生了数字化生...
数字化的核心要义是一切皆可数字化,也因此将人类带入了数字社会。数字社会给社会学带来了两项关键挑战,一项是社会学是否有能力刻画和解释数字社会,另一项是,如果不能,社会学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几十年来社会学不断在开展对数字社会的探索,不过,现实格局是,研究主题还相对零散、研究方法还有待革新,距离文科智能还有较远路程。在需要刻画和解释的社会现象、可以运用的研究素材等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时代,社会学自身面临方法...
该研究室关注都市社会的分层机制及其社会后果,以上海为研究对象,着力于呈现并解释中国都市生活的社会结构特征和形成机制,并对社会结构分化的结果,即不同社会群体的政治态度与政策偏好进行探索。
《社会学刊》创办于1928年,由时任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本文与上海大夏大学社会学教授吴泽霖、南京金陵大学社会学教授吴景超等所创办,并由孙本文教授担任主编。2018年,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以集刊形式复刊,目前为半年刊,由刘欣任主编,李煜、胡安宁任副主编。
基于近年来性与性别社会学相关学科及议题的学术讨论和社会争议,本文侧重梳理有关学者对于“性—性别”所涉基本概念及其关系的论述,触及翻译和知识范式的差异与转变过程;并从性研究的角度出发,结合对于当下中国社会中出现的一些简化理解、张力与问题,强调“性别”在性研究发展脉络中的重要位置。希望在跨境和变迁的视野之中探寻更加积极、平等和友善的“性—性别”对话与认识空间。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被写入社会学史正传,是中国社会学建构自主知识的重要实践。由于毛泽东的阶级分析、农村调查,与社会学的社会分层研究、社会调查方法,在知识型态和理念上是相通相契的,所以社会学能够把毛泽东的这些成果引入自身的知识体系。由此,虽然毛泽东并未表现出生产社会学知识的主观自觉,但是他的声望权威及思想学说有助于社会学学科建设,于是社会学从自主知识建构的主体需要出发,主动将毛泽东及其思...
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的分析显示,人文社会科学对“理工农医”等外部知识的融合强度持续提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来源的学科多样性不断丰富,但人文社会科学内部各学科的知识扩散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从知识融合的外部特征表现来看,知识融合的深入发展依托于跨学科科研合作的有效开展和跨学科科研团队组建,跨学科研究特有的复杂性决定了集智攻关与科研合作将成为知识融合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推进方式。未来需要进一步挖掘人文社...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多模态叙事策略探讨
枫桥经验 多模态 叙事策略
2024/4/23
所谓“社会学本位的定量研究路径”,就是基于数据资料与统计程序,同时又与社会研究对象最为贴合的研究方式。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构建体现出当代中国推动世界文明发展进步的使命和担当。文化构建需要正确把握主体性原则,超越认识论层面的主体认知限度以汇聚人类共同意识,探寻符合人类普遍利益的共同价值。人类的共同价值内蕴着世界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公共性特质,公共性体现了社会成员共同的存在状态,公共性的凝合过程构成了共同价值生成机制的具体表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构建具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是中华文明与其他文...
南开大学妇女与发展研究中心/天津市性别文化与社会发展基地(图)
妇女发展 天津市 性别文化 社会发展
2024/2/28
南开大学的妇女/性别研究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作为国内最早重建社会学系的高校,南开学人在各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对妇女问题给予高度关注。1994年6月,南开大学妇女与发展研究中心成立,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中最早设立的多学科妇女研究机构之一;2006年6月,全国妇联首批挂牌,成为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2010年,获批天津市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
建构中国自主的社会学知识体系,是当代中国社会学的时代使命。中国自主的社会学知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首先需要明确应当遵循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方法论原则,这是关乎中国社会学学科品性的重大问题。其次需要全方位推进自主的理论知识体系、历史知识体系、方法知识体系和应用知识体系的发展。再次要培养中国社会学自己的学术权威,产出中国社会学自己的名著名篇,形成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理论学说或学派,发展新的被广泛认可的重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