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人口学 >>> 人口统计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人口统计学相关记录562条 . 查询时间(4.719 秒)
中国人口负增长是人口再生产方式转变长期积累的结果。文章主要以2000—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基准出生人口比例、人口净再生产率、人口内在增长率以及人口惯性等人口再生产指标分析中国人口再生产方式的历史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孩次递进人口预测模型,对未来中国人口负增长趋势和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人口内在增长时期,人口增长过快,在人口内在衰减时期,人口衰减也将具有过快的特征。由于出生人...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印度人口数量将在今年超过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然而,真实情况是,这个人口大国并不掌握本国真实的人口数据。
2023年4月2日,省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统计分析显示:2022年,广东常住人口12656.8万人,连续16年保持全国第一;广东户籍人口达10049.7万人,首次过亿。
本项研究以1994-2019年全国人口普查和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Lee-Carter模型和沙列文方法对中国老年人口平均健康预期寿命和平均预期生活不能自理时间进行预测,得到以下基本结论:预计到2030年,男性60岁老年人口平均健康预期寿命从2020年的8.54年提升到10.72年,女性60岁老人平均健康预期寿命则从7.45年提升为9.31年。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老年人口平均预期生活不能自理...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公布,满足了学界与公众渴盼已久的等待。但有些数据符合公众预期,有些数据却大超预期而引发普遍热议。如何理解人口普查数据?如何从这些普查数据分析和判断中国人口的未来走势?成为学界亟待关注的问题。
定期开展人口普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的明确规定。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七普”)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不久前公布,对于此次人口普查所揭示的我国人口变化趋势,需要全面认识和把握,并高度重视其中的一些结构性矛盾,着力清除未来发展中人口因素可能设置的障碍,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达到必要的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以十足的成色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雄厚物质基础。
定期开展人口普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的明确规定。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七普”)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这次普查摸清了我国人口总量及其变动趋势,也查清了人口结构和分布的最新变化,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人口这一最大国情提供了最基础的信息。
中国人口正在从数量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型,教育发展至关重要。教育是人类发展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力资本的主要体现。同时,女性受教育程度既反映了妇女地位,也是影响妇女地位其他方面的重要因素。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中国在站上“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前夕所开展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有效地经受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严峻考验,平稳地完成了挨户采集逐人登记的系统工程,最终获取了详实的统计数据、形成了扎实的数据公报。这为我们进一步地完善人口发展战略、更长远地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从而切实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数据支撑。
人口普查作为基础性、全局性、权威性的基本国情调查,不仅是了解我国人口发展变动情况的重要手段,对于国家重大宏观经济社会决策也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开展过六次人口普查,获得了丰富详实的人口基础数据。
阐释了计算人口学的学科范式、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计算人口学作为研究人的行为的数字化和计算机化的科学,既是计算社会科学的基础,也是开展计算社会科学研究的钥匙和抓手。与传统人口学的学科范式相比,计算人口学的学科范式有五个方面的特征:由轮廓式人口统计(profiling demography)向全景式人口统计(Panoramic demography)转变;将弥合规范人口学(formal demogra...
基于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资料,分析了中国人口终身不婚率的特征与变动。研究发现:中国终身不婚率在2%以下;1982年~2000年,终身不婚率由1.51%增加到1.96%,2000年~2010年,终身不婚率小幅降低至1.77%;男性终身不婚率是女性的10倍以上;65岁及以上男女老年人终身不婚率均在提高;乡村终身不婚率最高、城镇居中、城市最低;男性受教育程度越低、终身不婚率越高,相反,女性则是受教育程度越高...
人口迁移是现代文明中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与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人口相关的一些问题一直为学者、政府所关注,而其中“迁移的动因”是众多关于人口迁移的研究中最基本、关键的问题之一。过去几十年来,许多学者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模型,如推拉模型、双重劳动力市场理论、引力模型、自选择模型等。但这些方法仍然有各自的局限性和相应的不足,“迁移的动因”这一问题仍未解决。
文章使用中国分城乡1946~1980年女性出生队列初婚数据,分析中国女性队列初婚年龄模式、初婚年龄推迟的趋势,以及晚婚转化为不婚的可能性。同时,对比了广义对数伽马模型、Hernes扩散模型和改进的广义对数逻辑斯蒂模型对中国女性初婚年龄模式的拟合效果。结果显示,中国女性初婚年龄分布集中、对称性强;1970年之后出生队列初婚率达到峰值的年龄逐步推后、初婚年龄分布变得分散、对称性和不同群体间异质性增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