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西方哲学史 >>> 德国古典哲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德国古典哲学相关记录139条 . 查询时间(5.238 秒)
对于马克思辩证法研究来说,如何对待思辨(spekulative)是辨识它与黑格尔辩证法区分的重要标志。这种辨识不像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那样,仅仅把思辨哲学理解为从概念到概念的诡辩把戏,从而把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看作对思辨本身的批判,就像倒洗澡水时连同浸浴其中的孩子也一同倒掉,这样会使我们在考察马克思辩证法时错失其核心要义。于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做的工作是,把黑格尔的思辨哲学与思辨本身以及思辨方...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国际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18年11月,位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中心按照北京师范大学“一体两翼”办学格局,遵循“高标准、新机制、国际化”的建设思路,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科优势,围绕认知哲学、古典哲学、道德哲学、政治哲学四个研究方向,突出学科交叉、跨领域合作、产学研结合,承担着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共同建设世界一流哲学学科的重要使命。
交互主体性是当代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它首先意味着多个主体间的关系,他人不同于客体,不能将他者还原为一种认识论意义上的“他物”;其次,他者并非“他我”,即便同以理性存在者的方式存在于世,他者对自我而言总是意味着一种“超越”、一种绝对的他异性;此外,交互主体性还涉及自我与社会共同体的关系——是否存在最严格意义上的“私人领域”?一个判断的普遍有效性是否来自主体之间的协商?
《黑格尔的经验概念》是海德格尔阐释黑格尔思想的关键作品,它洞察到精神而非意识才是黑格尔哲学的基点,但又将阐释的方向有意扭转到尼采式的权力意志话语上。就对《精神现象学》文本的考释而言,这种阐释虽然比一般的学院研究更为深刻,但终究抹杀了黑格尔精神学说打破理性陷入的分裂困境的原意,将一种过强的主体性含义强加给它。就对形而上学史的梳理而言,这种阐释虽然有助于我们看到黑格尔“终结”了形而上学的某个面向这一事...
2020年的教师节,张世英先生走完了他不平凡的百年人生路。这一百年,是人类历史发生巨变的一百年,也是中华民族发生巨变的一百年。黑格尔说:“哲学与它的时代是不可分的。
费希特的哲学始于对康德思想的批判性考察,他早期知识学原理的动机与目的最终表现为从事实行动的概念入手提出知识学的首要任务和基本思路。康德与费希特对反思问题的处理大相径庭,费希特正是在康德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哲学的基本看法,提供了研究的切入点。费希特在《全部知识学的基础》中提出的基本原理是一项重大贡献,它为重新理解反思方法并将之运用于自我设定问题的思考提供了新的方向。但对今天的哲学研究来说,这些论证需要...
费希特的哲学始于对康德思想的批判性考察,他早期知识学原理的动机与目的最终表现为从事实行动的概念入手提出知识学的首要任务和基本思路。
国内既有的马克思研究具有无可否定的重要价值,但是其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大体来说就像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将各个历史阶段的哲学家的思想处理为逻辑发展内部的一个环节,这类研究基本上过分简化和理想化了马克思理论形成的复杂背景。
概念与其展现方式之间的关系是黑格尔哲学体系叙述的内在理路,它规定了在黑格尔艺术哲学中成为核心概念的Ideal及其与一般理念的区别。从这个内在理路和Ideal出发,我们不仅可以回应20世纪30年代以来德国学界基于新文本而对刊印本的忠实可靠性提出的质疑,也得以在比较新、旧文本的基础上,对过去我们在黑格尔艺术哲学中理解不到位的、发生误解的,乃至根本没有讨论过的问题尽可能作出更客观的表述。
关于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辩证法大师黑格尔曾经作过许多生动形象而又耐人寻味的比喻。我们在这里主要来欣赏他关于“庙里的神”、“厮杀的战场”、“花蕾、花朵和果实”、“密涅瓦的猫头鹰”、“消化与生理学”、“同一句格言”和“动物听音乐”等七个比喻。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下设的研究机构,它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和教学为核心,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为线索,既关注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又重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社会主义500年的经验与教训,以及中国五...
对古典经典文本的解释学问有很多,其中比较时髦的是以伽达默尔为代表的现代解释学。斯特劳斯作为对古典文本进行解释的大家,却往往受到学界的忽视,这其实与其和现代解释学观点的分歧不无关系。
是分析社会还是改造社会—哈贝马斯与卢曼之争。
本文取自美因河畔的V.克罗斯特曼出版社(Vittorio Klostermann,Frankfurt am Main)于1977年出版的《四个讨论班》(Vier Sembmre,1977)一书。谊书辑录了海德格尔在60年代和70年代四个哲学讨论班的讨论。由于该书篇幅较大,我们摘译了1969年9月7日、1973年9月7日和 1973年9月8日这三天的讨论,内容涉及语言、希腊哲学、胡塞尔哲学和技术问题...
谈学论译读不懂的海德格尔     译读  海德格尔       2010/3/1
人们读不懂海德格尔的著作有各种原因:不仅有思想、文化、语言等方面的重大差异,而且他本人的许多表述和论述也确实不清楚。但我认为还有一条比较主要的原因,即翻译问题。尤其当我们以“存在”来翻译他所说的“Sein”时,带来的问题非常多。围绕“存在”这一翻译术语的问题有许多,本文只想探讨其中一个方面,即本来是可以读懂的著作,由于我们的翻译而变得无法理解①。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