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库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相关记录3631条 . 查询时间(1.203 秒)
围绕“不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绿色超级稻新目标,选育适合江西绿色农业高效发展的绿色超级稻新品种。东乡野生稻抗旱有利基因挖掘与节水抗旱稻新品种选育:通过挖掘东乡野生稻耐旱性与避旱性有利基因并应用于节水抗旱稻育种,选育高产稳产、节水抗旱、优质多抗的绿色超级稻新品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生物信息学及应用创新团队自主研发了新一代模块化遗传育种智能计算机仿真模拟Blib平台,为作物育种方法和育种流程的比较和优化、生物信息和遗传大数据的有效育种利用、分子设计育种和全基因组选择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实用的模拟预测和决策支持计算机工具,相关研究结果已经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登记号:2020SR123853),并于近日在线发表于《生物学通讯(...
为满足人们对特色食用型甘薯的需求,项目组通过筛选、创制甘薯骨干亲本,创新育种途径,育成了食用紫薯赣薯1号(花青素含量296.3mg/kg)、红心水果型甘薯赣渝3号(可溶性糖含量5.89%,胡萝卜素含量60.8mg/kg)2个特色优质食用型新品种;研究了特色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了特色食用型甘薯轻简化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和推广体系;开展了特色甘薯赣薯1号、赣渝3号分子标记应用研究,丰富了食用甘薯育种...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项目组从江苏、四川、重庆、广东、福建等多个省市引进甘薯品种80余个,并开展多年多点引育鉴定。筛选出食用、淀粉加工、紫肉、菜用等系列专用型品种10余个,重点推广应用广薯87、苏薯16、普薯32、徐薯22、商薯19、宁紫1号、福菜薯18等7个。育成自主产权的紫薯新品种赣薯1号、水果甘薯赣渝3号、淀粉加工用品种赣薯3号及一批新品系。研发单项技术10项,集成配套绿色栽培技术1套。...
针对生产上绿豆品种退化严重、产量降低、品质不高、抗逆性差、栽培技术手段落后、极度缺乏适宜机械化生产的品种与技术等问题,制定以高产、优质、宜机收为主要目标,运用系谱杂交育种法,实现优良基因重组,利用分子标记精准鉴定筛选目标后代,通过高产和广适性鉴定,机械化收获试验、品质检测、商品性和加工特性鉴定评价,经多年连续定向选育出比对照增产8%以上的绿豆新品种晋绿豆8号、并绿9号,通过了山西省品种委员会认定。...
中药材团队成立于2020年,主要从事中药材资源调查与保护研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开发利用研究、中药材新品种选育、规范化栽培与加工技术研究、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保护和开发研究、药用植物引种驯化研究等工作。团队拥有正高职高级农艺师1人,中级职称4人,硕士研究生4人。
五常水稻之所以发展到今天,是无数勤劳的五常人奋斗的结果。但在五常水稻的发展历史上,有四个功不可没的人物,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五常大米的今天。他们在水稻优良品种的研发、稻米品质的升级、规范化种植、水稻栽培技术提升、病虫害的防治、水稻机械化推广等诸多方面,为五常水稻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五常大米的发展史上,可以称为彪炳历史的人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他们,他们分别是田永太、肖青玉、刘占林、相文秀。
该成果在优异种质引进挖掘、基因发掘、创新与新品种培育利用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推动了作物种质资源学科技进步,创建了“复合杂交、种质渐渗、配测同步、分子标记”组合式高效种质创新技术体系,优化了“温带种质×西南地方种质”杂种优势利用模式。新品种累计推广6232.9万亩,新增玉米19.5亿公斤,新增经济效益16.7亿元,推动了四川玉米产业向绿色优质转型升级。获2019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针对油菜生产中兼具优质高产宜机收突破性品种缺乏的重大问题,创建了精准高效的多目标性状聚合育种技术新体系;聚合了多个优良目标性状,培育出适合西南复杂生态区的突破性品种8个;突破机械割晒技术瓶颈,系统集成配套技术;构建了新品种协同推广新模式,新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为四川油菜总产全国第一、平均单产较全国高近20%;制定行业和地方标准2项,研制省主推技术1套;获新品种权3项,发明专利2件;发表论文42篇,出...
粮油作物绿色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筹)依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创建。实验室充分发挥依托单位在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粮油作物种质资源精准评价、优异新材料创制、突破性品种培育等方面的人才优势和科研平台,面向粮油作物科技前沿、产业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聚焦粮油作物抗病虫抗逆、重金属低积累、养分高效利用和绿色安全营养健康四大研究方向,开展攻关研究,打造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平台。
该项目2016年1月21日以农计发〔2016〕25号文批复可研。2021年,实验站积极开展优良种质资源鉴定和优质、高产、宜机收川油系列新品种选育等工作。鉴定优良种质30余份;科研成果“优质、高产、宜机收川油系列新三系杂交种选育及应用”获2021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登记油菜新品种12个;系统开展油菜聚生角果、叶片发育等相关性状基础研究,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论文3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名称...
主要从事玉米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创新、育种新材料和新方法研制以及相关科技成果推广工作。2001年,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玉米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国家玉米改良中心成都分中心”。中心拥有试验基地、温室和网室 20余公顷,建有分子遗传实验室、转基因实验室、遗传育种实验室等。拥有毛细管电泳分析系统、荧光定量PCR仪、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等大型仪器设备60多台(套)。现有科技人员 25 人,其中研究...
农业部于2011年立项,依托建设单位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本实验室立足于西南麦区小麦产业发展的品种需求,着重利用小麦资源开展理论研究、遗传改良和技术创新,内容涉及小麦遗传育种、小麦基因组学、小麦资源学、小麦细胞遗传学等专业学科。现有团队成员20名,其中博士11名、硕士3名、学士1名;研究员5名,副研究员4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名。实验室包含各功能实验室300 m2、试验基地100亩、...
主要从事抗病、丰产、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选育、小麦特异基因的发掘与利用、品质育种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等研究工作。中心现有工作人员8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3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3人,助理研究员3人,研究实习员1人。中心拥有多样化的小麦育种亲本材料和中间材料,有设备先进的小麦品质分析实验室、植物组织培养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水稻研究中心主要从事优质、高产、多抗杂交水稻亲本材料创制及新品种培育、节水抗旱杂交稻研究和培育、分子育种技术及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等工作。现有科技人员18人,其中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2人,助理研究员4人,研究实习员2人,高级技工7人;博士7人,硕士4人。该研究室在四川新都和海南陵水拥有水稻科研用地20多公顷,建有转基因水稻隔离种植网室、抗病虫鉴定温室、抗旱大棚和水稻分子育种实验室等完善的研究设施。...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