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库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相关记录3654条 . 查询时间(2.737 秒)
桑树育种研究团队,率先开展大规模果桑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与创新研究,建立了首个果桑种质资源圃及数据库,为果桑品种选育提供丰富的育种素材;从国内外收集及引进了果桑资源600余份,构建了果桑种质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首创了秋水仙碱诱导杂种实生苗创制四倍体果桑种质资源的技术,成功创制了300余份四倍体果桑种质资源;首次提出了果桑优质高产育种目标,并采用杂交、化学诱变等多种育种手段和定向培育相结合育成了 ‘粤...
烟草研究室建有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广东省烟草育种与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科团队共有成员16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7人,中级职称人员5人,博士6人,硕士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副理事长1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九大”代表1人,广东烟草商业系统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青年科技骨干1人,韶关市科学技术协会智库专家1人,大北农科技奖推荐专家1人,广东省烟...
马铃薯研究室是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单位、广东省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国家和广东省马铃薯良种联合攻关南方冬作区品种试验牵头单位、国家马铃薯冬作组区域试验的承担单位。学科团队共有成员12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名,中级职称人员7名,博士6人,硕士1人。现有广东省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1人、秘书长各1人,广东省甘薯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玉米研究室是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综合试验站、国家南方广东甜玉米原原种扩繁基地、南方花生和鲜食玉米科学观测站、广东省及广州市鲜食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依托单位。学科团队共有成员24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0名,中级职称人员5名,博士8人,硕士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珠江科技新星1人、省农科院优秀博士3人,是我国专业从事鲜食玉米遗传育种研究成员和博士最多的团队。
本团队是由矮化育种(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主要完成人柯苇、缪若维、叶焯荣和徐炎康等老一辈育种家组建的水稻新品种选育队伍。继矮化育种之后,该团队育成了双竹占、二白矮1号(1979年推广面积达1021万亩,1990年国家审定)、窄叶青8号(1977年推广面积1014万亩)、青二矮(1979年推广519万亩,1990年国家审定,衍生了叶青伦、特青和双谷矮)。抗白叶枯病品种华竹矮1号、青华矮6号和晚华...
以服务“三农”为目标,开展科技创新,紧密围绕水稻优良种质的发掘、鉴定、评价和聚合多个优良性状的育种研究和创新利用,紧扣水稻产业,推进科研工作和成果转化。
研究室历史悠久,其前身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稻生态育种科学家黄耀祥研究员创立的“遗传综合技术育种研究室”,历经了50年代的“矮化育种”、70年代“丛化育种”、80年代的“半矮秆、早长、超高产育种”、90年代“半矮秆、早长根深、超高产(特)优质育种”四个“株型育种”阶段,创建了富有实践性的水稻生态育种科学体系;并发明了可促进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成效的 “组群筛选法”。至1995年,育成了广场矮、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生物信息与大数据育种研究室现有成员6名,其中,研究员1名,助理研究员4名(青年研究员1名),研究实习员1名。研究室开发和运用生物信息学以及基因编辑技术开展水稻遗传育种相关研究,结合比较基因组学、群体遗传学、表型组学、合成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水稻生长发育、杂种优势、抗逆以及野生稻驯化的分子调控和进化机制,挖掘水稻优势性状的分子标记,创制优良种质,为水稻遗传育种与改良提供重要信...
结合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开展水稻胞质不育系、光温敏核不育系、恢复系的创制,以及优质杂交稻新组合的选育与利用研究;以杂交稻重要亲本改良为核心开展分子育种和优异基因高效聚合研究;围绕杂交稻重要农艺性状开展基因定位、克隆和功能分析;同时开展抗虫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及转基因水稻环境安全评价技术研究。
近三年来,承担各级项目22项,标记定位水稻重要性状相关基因超过300个,克隆和功能验证基因18个,通过分子育种手段创建一批优良水稻种质,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研究成果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
近年来,承担省级项目15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件、授权专利8件,出版专著4部,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育成品种8个,申请品种权保护8个,获奖成果12项。
创新点:(1)针对农业生产中干旱高温自然灾害频发、水稻生产上水分利用效率低、水稻品种抗旱不高产、抗旱不优质等问题,采用地理远缘杂交、分子标记辅助等综合育种技术,创制了含抗旱、优质、抗病、抗倒两种及以上绿色性状的新种质216份,与国内48家科研单位的177个研究组共享共用。(2)创建了抗旱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培育了抗旱优质高产协同的系列新品种10个,其中国审3个。(3)以品种为核心研制了机插、直播等栽...
本研究团队主要在黄淮稻区水稻优质、高产、抗病、氮高效利用、抗除草剂等分子设计育种、抗虫转基因育种、重要功能基因鉴定及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等相关领域开展研究,着力于培育少施化肥、少打农药、适于黄淮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发展代换系群体、建立经济有效的分子标记,克隆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自上世纪70年代起一直进行花生育种工作,拥有一支长期从事花生遗传育种及高产、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的专职队伍。现有研究人员5人,其中研究员2人,博士2人,硕士1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双千计划”科技创新高端人才项目、江西省杰出青年人才资助计划、江西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江西现代农业科研协同创新专项等项目10余项,在花生种质资源评价与创新、抗青枯病、高油酸...
运用现代遗传育种学和耕作学的技术手段,重点开展资源创新利用、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选育与轻简增产增效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为通过良种应用、良法配套提升江西大豆生产水平提供科技支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