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社会学 >>> 应用社会学 >>> 城市社会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库 城市社会学相关记录194条 . 查询时间(3.531 秒)
本研究使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政治因素和市场因素在中国城市家庭财产积累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两大因素都显著影响了中国家庭财产的积累;政治资本对住房资产的影响更大,而市场因素则对非住房资产(包括金融资产、耐用消费品、生产性固定资产)的影响更大;政治资本对财产的影响大于对收入的影响。文章提出三个可能的解释:一是拥有政治资本的家庭从住房私有化改革中获得了极大的利益;二是拥有政治资...
不同于劳动参与的研究,失业是个体积极寻找工作之后仍然无法得到雇佣。男性与女性在中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失业率是否存在差异,差异主要源于男性与女性自身条件的不同,还是因为市场存在性别歧视,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发现:(1)女性失业率显著高于男性,即便控制其他因素影响,性别失业率差异依然显著,且25~34岁个体的性别失业率差异最大,45~55岁个体次之;(2)线性和非线性分解结果都...
本文回顾了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学术起源,并给出了一般性的界定;结合城镇化的实践探索,诠释了中国特色城镇化的独特内涵,即中国特色城镇化是外生与内生的统一,具有渐进性、多样性、协调性和人本性。中国特色城镇化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促使我们反思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府际关系、产城关系。
江苏省正在迈向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率先现代化的新阶段。论文利用研究提出的新型城镇化临界标准,对江苏省新型城镇化的现状格局进行了分析,对江苏新型城镇化阶段区域发展的新背景进行了简要梳理。在系统梳理江苏不同阶段、不同计划与规划提出的区域发展格局核心脉络基础上,按照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从区域层面、重点地区和城市发展层面等提出了江苏区域发展格局优化的策略建议。
我国现阶段的城镇化具有显著的政府主导特征。以江苏为例的实证分析表明,地区之间的城镇化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即邻近地区城镇化率越高,本地区城镇化率也会相应提高,这表明地方政府在推进城镇化方面具有趋同性。地方政府主导城镇化同时具有正、反两方面效应。未来,"以人为本"将成为我国城镇化的根本取向和必然趋势。在这种条件下,地方政府有必要转变职能,从以经济竞争为主转向以公共服务竞争为主,实现由生产型政府向服务...
GREGORY RESEARCH BELIEFS SCALE: FACTOR STRUCTURE AN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The study at hand involves developing the Gregory Research Beliefs Scale (GRBS) to reliably and validly measure social ...
城市副中心建设能够有效平衡超大城市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缓解城市的人口压力,疏散其功能,促进城市向真正的多中心发展。本文以北京为例,从城市副中心的内涵入手,深入分析了不同形态城市副中心的含义与特征以及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必要性。认为北京副中心城市应是以现有基础为重要依托、以轨道交通和大运量交通为纽带、以明确的生态区域为界限的、功能完整、组团式布局的新城市。通过建立单纯考虑区域发展和主要考虑为北京"分忧...
城市集聚经济显著影响劳动力工资水平。文章综合利用城市宏观数据和劳动力微观个体数据,通过控制微观个体效应和运用工具变量法等手段,实现了中国城市集聚经济的有效估计。实证结果发现,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中存在显著的集聚经济效应,就业密度更高的城市有能力支付给劳动力更高的工资,从而揭示了生产要素纷纷流向大城市和较发达地区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科学推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必须足够重视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显著集聚经...
风险偏好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创业的影响如何?本文基于2009年的农村—城市移民调查数据(RUMIC 2009)中的城镇居民住户调查(UHS)和农民工住户调查(MHS), 研究了风险偏好对创业选择在性别与教育上的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 总体上, 风险偏好度显著提高创业概率, 但只对男性、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初中、大专学历的群体有显著影响, 而对女性和其他学历的群体均没有显著影响;只有在风险偏好度...
基于AHP层次模型构建了城镇社会保障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 应用2012年省级截面数据计算得到各省区社会保障均等化水平总指数以及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四个子系统指数。应用空间统计方法分析其省域差异和空间分布格局, 研究发现我国城镇社会保障水平呈现明显的东高西低态势, 中部省区最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指数分布跟总指数趋同;社会救助、社会优抚指数在各省区差异不大;总指数具有显著的空间正自...
城镇化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现象、经济现象之一,包含着社会、经济生活等诸多内容,作为未来我国经济增长新的引擎,推进新型城镇化成为扩大内需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现代物流业是融合了运输、仓储等行业的复合型产业,其发展状况也是衡量产业结构优化与否的重要标志。现代物流与新型城镇化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城镇化的发展提升了物流业水平,城镇化的发展也需要物流系统的有力...
文章利用1999~2012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就高校扩招政策对房价的影响效果进行了系统性检验。结果发现,高校扩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的房价上涨;对于中国东、中、西部不同地区来说,高校扩招对房价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高校毕业生由于工作流动而向东部城市聚集,推动了东部城市的房价上升;同时,高校扩招对房价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扩招速度而非招生规模,高校扩招速度的提高会在短期内集中释放大...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及城镇化发展是在政府作用下发生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分权决定了地方政府根据各地方不同的资源禀赋采取不同的经济支持计划,导致了不同时期产业结构及城镇化发展的差异。研究表明,随着与中央政府关系的调整,在以1978年及1994年改革为分界点的不同时期,地方政府适应性地采取了不同政策,导致我国产业结构及城镇化水平发生了相应的变动。以三次产业产...
城市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并不完全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城市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上佳区域。对区位优势明显、环境承载力强的地区,应把做大、做好城市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位战略。做大武汉必须调整既定的国土空间规划,改变现有的限制性规定,突出超特大城市特点,围绕国家中心城市的要求布局。我国长期奉行的限制大城市发展战略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大城市与“城市病”没有正相关关系,只要我们能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文章运用2005~2012 年省级区域城市化面板数据,对中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城市化进程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2年中国及三大区域省际城市化进程存在空间效应,全国及东部地区各省城市化水平呈空间扩散趋势,中、西部地区各省城市化水平则呈空间集聚趋势。利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分析后发现,全国及三大区域城市化进程的省际空间交互效应不仅体现为城市化水平的相互影响,城市化动力因素也存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