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会议中心 大气物理学相关记录184条 . 查询时间(0.656 秒)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我国大陆典型温暖期的气候变率及驱动机制”启动会于2013年2月26日在西安举行。科技部基础司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处王静副处长、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徐洪同志,中国科学院资环局王凡副局长、张鸿翔处长,项目专家组成员和项目组成员参加会议。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专家葛全胜研究员、王苏民研究员也受邀参加了会议。地球环境研究所刘禹副所长致辞,对领导和专家表示欢迎,也表达了对项目的支持和期望...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ICCES)2012年度学术年会,于2012年12月25-27日在天津滨海建国大酒店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气候系统模式研发、数值模拟及其应用”。ICCES副主任薛峰研究员主持了开幕式,大气物理研究所朱江副所长在开幕式上致辞。首先中心主任林朝晖研究员总结了2012年度ICCES在科研项目争取、重要科研进展、国际合作交流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2013年1月3日至5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平流层大气基本过程及其在东亚气候与天气变化中的作用 ”2012年度总结会议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专家和领导有:王明星研究员、毛节泰教授、许东禹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张朝林处长,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局任小波处长。来自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兰州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的60余名代表参加...
2012年12月18日至20日,973项目“全球变暖背景下东亚能量和水分循环变异及其对我国极端气候的影响(EWEA-CE)”2012年度学术交流大会在北京云湖度假村顺利召开。项目专家组专家黄荣辉院士、李崇银院士、丑纪范院士、陈运泰院士、石广玉院士、王明星研究员和刘树华教授应邀出席。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山大学、...
2012年12月24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2012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在IAP科研楼101会议室召开。本次会议旨在听取和审议2012年度LASG的科研和管理工作,以及LASG开放课题的管理和执行情况,讨论LASG评估前需要加强的研究领域以及如何优化研究队伍,促进LASG的进一步发展。
2012年12月22日,863项目“地球系统模式中的高效并行算法研究与并行耦合器研制”研究进展交流会在京民大厦召开。组长李立娟主持会议开幕式,她强调本次交流会主要两项任务,一、针对项目科研目标检查各成员的进展;二、对各成员的财务执行情况进行了解。项目首席王斌,科学指导组专家周天军,总体组专家俞永强、迟学斌、杨广文、董文杰,第二课题组长王小鸽,以及项目课题成员近30人参加了会议。按照会议日程安排,项...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年代尺度气候变化机理及其影响研究”与“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联合学术会议于2012年2012年12月16-19日在厦门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符淙斌研究员、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傅小锋处长、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张峰处长和徐洪副处长、国家基金委地球科学五处张朝林处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周广胜研究员、中科院地球环境所副所长刘...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年代尺度气候变化机理及其影响研究”与“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联合学术会议于2012年2012年12月16-19日在厦门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符淙斌研究员、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傅小锋处长、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张峰处长和徐洪副处长、国家基金委地球科学五处张朝林处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周广胜研究员、中科院地球环境所副所长刘...
2012年12月13-14日,中国科学院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LAGEO)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召开了2012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暨学术年会。学术委员会会议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吕达仁院士主持,中国气象科学院周秀骥院士、大气物理研究所黄荣辉院士、王会军所长以及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参加了会议。LAPC王自发主任、LASG谢正辉副主任、LACS雷恒池主任应邀出席会议。
为了做好国家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西太平洋暖池与近海对东亚季节-年际气候异常的影响的研究”项目的总结工作,2012年12月6-10日在苏州召开了“西太平洋暖池与近海对东亚季节-年际气候异常的影响的研究”项目中期总结会议。本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CMSR)主持,与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和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共同承担。
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和影响,采用“碳关税”、“碳交易”是一种可行的途径,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此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大会上再次强调 “可报告、可检测、可核实”的三可要求,而借助于卫星技术开展碳源汇遥感监测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科技手段。为了加快中国二氧化碳卫星监测技术研发进程,受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委托,由863“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与示范”重大项目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
由我所王会军所长带队一行24人参加的第七届大气物理、气候与环境国际研讨会于7月19日至21日在莫斯科召开。这次会议是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与俄罗斯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展科研合作20年和创建联合实验室5年的合作总结,旨在延伸和加强中俄两国科研人员在大气科学和气候变化领域交流和合作。
东南亚是连接亚洲和大洋洲两大洲、印度洋和太平洋两大洋的关键区,受南亚季风和东亚季风的共同影响,具有显著的季风气候特征。为此,2012年8月14-19日,“第一届东南亚天气与气候国际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outheast Asian Weather and Climate)在云南楚雄成功召开。会议主题包括探讨亚洲季风在东南亚的活动特征;东南亚地区极端旱涝...
2012年8月13-17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郑循华研究员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典型流域陆地生态系统-大气碳氮气体交换关键过程、规律与调控原理(EATEG-PPMC)”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召开了为期5天的实验/观测方法培训班暨研究方案实施进展交流会。
2012年8月6-9日,国际动力气象学委员会(ICDM)“高影响天气和气候事件的动力学及可预报性”(Dynamics and Predictability of High-Impact Weather and Climate Events)学术研讨会在昆明成功召开。会议主题包括极端天气气候动力学、可预报性、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影响及其预报等,共收到185篇摘要。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西...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