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林学 >>> 林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林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75条 . 查询时间(1.493 秒)
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通过建立珍稀树种种质资源库、加大古大珍稀树种挂牌保护等举措,全面推进珍稀树种种子博物馆建设,全力保护和培育珍稀树种。
北京市延庆区实现食用林产品区域、品种、指标监测全覆盖。一是加强检查督导与追溯体系建设。完成2次专项检查,覆盖17家果园,确保生产环节安全可控。新建1家追溯基地,发放10万枚追溯标签,实现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二是加强抽检验证与持证上市。推进抽检科学化、规范化,确保质量安全问题早发现、早预警。完成市、区两级抽样检测42份,结果全部合格。预定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18万枚,待果实成熟全面使用。三是加强...
祝贺张双全副教授团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家公园与旅游学院2022级本科生白政康的论文《Effects of different natural soundscapes on human psychophysiology in national forest park》于2024年7月30日在中科院2区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这是该团队有关环境恢复性的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城市林业团队在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中国科学院一区,影响因子:9.8)上发表论文《生态转型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改善的关键——基于未来发展情景的中国案例研究》,发现生态转型对于提升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第一作者为林学院22级硕士生江思敏,冯飞讲师和张新娜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植物修复是一种绿色、廉价和环境友好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然而,在植物修复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有重金属的生物质,如不妥当处置会发生二次污染风险。相较热解、气化和燃烧等技术,水热碳化技术具有对原料干湿程度无要求、能耗低等优点,且能获得富碳固相产品水热炭,是一种在处理废弃生物质资源上具有广泛发展前景的技术,但将其用于含重金属林木生物质的安全处置并实现资源化的利用还不明确。
2024年1月26日,中国林学会组织专家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林业剩余物基质化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科技成果进行评价。会议由中国林学会副秘书长曾祥谓主持,项目组成员及科技处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组织召开了2023年全国林产品质量监测工作总结验收会。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体人员参加了线上会议。
近日,湖北省林业局在武汉主持召开了《湖北省智慧林长制综合管理平台项目建设方案》专家评审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调查规划院、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及中国铁通互联网研究院等单位专家参加了会议,经审查材料和质询,专家组一致同意该方案通过评审。
什么是城市湿地?     城市湿地  生态系统  河流  沼泽  湖泊       2023/6/2
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花江边,春日暖阳下,沿江湿地泛起粼粼金光,水鸟嬉戏其间,传出啾啾啼鸣,岸边游人如织,“万顷沿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成为市民徒步、骑行、健身的好去处。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强大的生态环境功能,在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等方面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省林业局不断加强林业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积极谋划、主动对接,承担了由省局委托的《湖北智慧林业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近日,规划编制工作汇报会在省林业局召开,会议由省林业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张维主持,局属有关处室及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分管领导等2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2022年11月,《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通过《武汉宣言》,宣言呼吁对高原湿地等脆弱生态系统适当采取优先保护和管理。高原湿地,顾名思义就是高原上的湿地。其中,“高原”是指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相对高度500米以上的地区。我国有四大高原,分别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湿地”是指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2022年11月15日,林草碳汇研究院在中国林科院揭牌成立,将开展林草固碳增汇理论与关键技术、林草碳中和战略等重大问题研究。成立碳汇研究院是国家林草局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行动,是林草部门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国家林草局要求,林草碳汇研究院要开放办院,统筹各方面优势资源,扎实开展基础性研究,及时把相关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到林草碳汇制度、规划、标准等制订中。推动建立林草应对气候变化标...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毛晋花博士等在郑棉海副研究员和莫江明研究员的指导下,以广东省鹤山长期(10年)氮沉降样地为试验平台,选取豆科种植林(Acacia auriculiformis)和非豆科林(Eucalyptus urophylla)为试验对象,首次开展了生态系统尺度的15N标记实验。通过为期1年的15NH415NO3持续喷施,对比了外源输入氮(大气沉降氮和氮添加)在两个森林不同组分中的留...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植被生态学学科组研究人员基于湖南八大公山25公顷森林监测样地,通过五年的持续监测,探究了森林群落在地上生物量、个体数以及多样性三个方面的动态变化格局及其机制。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马克平研究组利用建立在我国亚热带地区种植有20万株乔木的大型森林生物多样性控制实验(BEF-China,江西德兴)连续十年的调查数据,评估了基于38种植物功能性状的群落性状均值和功能多样性对群落生产力的影响随林龄的变化规律,以确定物种的功能特征对生产力的影响机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