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力学”相关记录1692条 . 查询时间(2.973 秒)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甲醇石脑油耦合制芳烃技术”通过科技成果评价(图)
耦合 催化 工程
2024/12/15
2024年12月1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中心(DNL1200组群)刘中民院士团队,与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醇石脑油耦合制芳烃技术”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评价会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与装备部副主任王秀江主持,华东师范大学何鸣元院士担任科技成果评价委员会主任,北京化工大学段雪院士和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
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实现珠光体钢冲击能量耗散的定量表征(图)
分子动力学 非线性 分
2024/12/15
如何确定外部载荷施加能量在材料中的耗散模式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最早可追溯到1925年G.I. Taylor等对金属变形热和冷功的研究。2024年12月9日,力学所研究团队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结合理论分析,实现了对珠光体钢冲击能量耗散的定量表征,相关成果以“Energy dissipation in pearlitic steel under impact loading”为题发表在Acta M...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利用新型皮革基微结构表面丝网印刷技术制备出阵列式电子皮肤(图)
结构 电子 柔性 传感器件
2024/12/8
2024年来,电子皮肤作为新兴的柔性传感器件,具有仿皮肤的结构和功能,在健康医疗、触觉反馈仿生电子、机器人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电子皮肤在机器人触觉感知方面的作用尤为关键,搭建了人-机-物交互的桥梁,通过独特的触觉通道赋予机器人更丰富的感知能力,在提高人机交互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方面展现出潜力。为在复杂环境中准确感知并响应,电子皮肤应拥有超宽量程、高线性度、高一致性等特性。当前,普遍采用的技术路径是...
中国科学院新型寡聚受体设计策略助力提升有机太阳能电池光伏效率和稳定性(图)
有机 太阳能电池 柔性
2024/12/8
2024年12月5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包西昌带领的团队,在新型多臂寡聚受体研究中取得进展,开发了两类多臂寡聚受体3BY和3QY,并通过调节非稠合核心单元的刚柔度,实现了对外围功能臂的构型及聚集态调控,提高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效率和稳定性。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弱自旋轨道耦合磁序系统准粒子的对称不变量和分类(图)
耦合 系统 粒子
2024/12/9
在凝聚态体系中,真空中的连续平移对称性和旋转对称性破缺为晶格平移和晶格旋转对称性,构成230个空间群。这使得晶格体系中的准粒子可以具有与真空中不同的量子数和分类。比如,在真空中的费米子必须具有半整数自旋,而晶格中的准粒子可以同时是费米子却具有整数自旋;反之,晶格中的玻色子也可以具有半整数自旋。这些“物质宇宙”中的“新粒子”,是拓扑物态研究的重要方向。
中国科大研究团队实现量子格里菲斯相的有效调控(图)
量子 耦合 相变
2024/12/4
2024年11月29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和物理系中国科学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曾长淦教授研究组与北京师范大学刘海文教授合作,在量子相变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团队首次在同一体系中同时观测到正常与反常量子格里菲斯相,并通过控制量子涨落实现了对这些相的有效调节。相关成果以题为“Effectively tuning the quantum...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在氢键超分子液晶弹性体的可重编程驱动方面取得进展(图)
分子 弹性 高温
2024/11/30
在自然界中,许多生物体会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对自身结构进行重编程,以提高生存机会。液晶弹性体(LCE)因其优异的可编程性及快速、可逆的热致应变,成为可重编程驱动器材料的理想选择。受生物自我调节机制启发,研究人员开发了热辅助组装的LCE驱动器。然而,现有的可重编程LCE驱动器的编程过程通常需要在超过120°C的高温环境中进行,这可能导致对齐的液晶元在聚合物网络中松弛,从而削弱其形状变形性能,并限制其在...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宁波材料所在氢键超分子液晶弹性体的可重编程驱动方面取得进展(图)
分子 弹性 高温
2024/12/3
在自然界中,许多生物体会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对自身结构进行重编程,以提高生存机会。液晶弹性体(LCE)因其优异的可编程性及快速、可逆的热致应变,成为可重编程驱动器材料的理想选择。受生物自我调节机制启发,研究人员开发了热辅助组装的LCE驱动器。然而,现有的可重编程LCE驱动器的编程过程通常需要在超过120°C的高温环境中进行,这可能导致对齐的液晶元在聚合物网络中松弛,从而削弱其形状变形性能,并限制其在...
中国科大研究团队提出触觉感知新方法(图)
识别 机器 柔性
2024/12/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人形机器人研究院董二宝副教授课题组联合香港城市大学于欣格副教授团队,于2024年11月15日在国际著名期刊《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 tactile perception method with flexible grating structural colo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工作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光栅结...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创新一维MAX相材料合成方法(图)
材料 合成 辐射 高温
2024/11/25
MAX相是一种新型功能性陶瓷材料,因兼具陶瓷的高硬度、耐高温、耐腐蚀和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和耐辐射性,在工业应用中备受关注。过程工程所王钰研究员团队开发出一维MAX相材料的创新合成方法,实现了MAX相材料从三维结构到一维结构的维度转变,有效解决了陶瓷材料的固有脆性,提升了强韧性,有望实现一维MAX相结构的规模化制备,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2024年11月22日,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
中国科学院透平叶片高效气膜冷却孔型研究获进展
气膜 耦合 燃气
2024/11/23
透平前进口温度是影响燃气轮机热效率的重要因素。随着燃机技术发展,这一温度已超过高温叶片的耐温极限,需要更高效的冷却技术与之匹配。重型燃气轮机透平叶片尺寸大、毕渥数高,且气膜冷却效率在综合冷效中占比大,这是叶片冷却技术的关键。气膜孔结构直接影响冷却效果,因此创新气膜冷却结构形式、建立高效设计方法成为研究重点。而由于叶片吸力面下游区域不利的流动条件,较难实现气膜的均匀稳定覆盖,亟需发展适用的高效气膜冷...
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提出海上风力机大直径单桩基础局部冲刷深度时变预测理论模型(图)
预测 理论 模型 耦合系统
2024/11/25
海上风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安全高效开发海上风能是实现我国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在复杂海洋动力环境中,海上风力机大直径单桩基础(直径5~12米)周围可出现深度超1.5倍桩径的巨型冲刷坑,严重威胁风力机整体安全。局部冲刷深度的准确预测,成为大直径单桩基础分析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直接影响海上风机整体结构的抗倾覆性能。力学研究所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LMFS)流固土耦合力学课题组前期开...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发展出具有光固化3D打印成形能力的高性能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图)
打印 高性能 弹性 材料
2024/11/23
聚氨酯弹性体是具有优异机械性能的高分子材料。通常,传统的聚氨酯弹性体加工方法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且模具制造复杂、成本高。当前,光固化3D打印技术具有快速成形、高精度和复杂结构制造能力,因而成为制造聚氨酯弹性体的理想方法。
中国科大在纯红光OLED领域取得新进展(图)
有机 柔性 材料
2024/12/4
2024年11月2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崔林松教授团队与周蒙教授团队以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柳渊教授团队合作,提出了纯红光OLED材料设计新策略,开发了色纯度接近NTSC红光标准的纯红光发光材料,在纯红光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效率和稳定性方面实现新的突破。相关研究成果以“Efficient and Stable Narrowband Pure-Red Light-Emitting Diodes...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TT1-SCE1模块调控水稻耐热性的分子机理(图)
分子机理 高温 基因
2024/11/23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素。极端高温限制了植物生长和作物增产,将造成粮食作物减产。挖掘耐高温基因并解析耐高温基因的调控机制,是提高作物高温耐受性的重要手段,对作物耐高温性状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此前,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研究组定位克隆了水稻耐热的QTL位点TT1,揭示了植物细胞通过更有效地降解有毒变性蛋白以及维持高温应答过程进而控制水稻高温耐受性的新机制。而TT1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