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肿瘤学”相关记录3596条 . 查询时间(0.406 秒)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课题组在纳米水凝胶干扰外泌体通讯用以对抗肿瘤免疫适应性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陈春英 纳米 肿瘤 免疫
2024/11/25
2024年11月7日,ACS Nano杂志在线发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院士课题组在抗肿瘤纳米药物研究领域的最新工作—靶向肿瘤细胞膜的短肽纳米纤维材料,通过干扰肿瘤外泌体通讯,抑制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肿瘤适应性。论文题目为Hydrogel-Mediated Jamming of Exosome Communications That Counter Tumor Adaption in the Tum...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揭秘肿瘤起源之谜(图)
肿瘤 演化 理论
2024/11/1
恶性肿瘤是人类面临的健康威胁之一,而肿瘤最初如何形成尚不清楚。Peter Nowell克隆演化理论提出,癌细胞由人体内正常细胞因基因变异逐渐转变而来。这一过程经过不断的细胞分裂和突变,导致克隆性扩增,并在不断克隆筛选作用下形成肿瘤。尽管这一理论已成为科学界的普遍共识,但存在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即在肿瘤形成的最初阶段,是一个发生致癌突变的细胞(单克隆起源)还是多个异常细胞(多克隆起源)同时充当肿瘤“...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突破经典认知!科学家揭秘肿瘤起源之谜(图)
肿瘤 细胞
2024/11/13
恶性肿瘤一直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健康威胁之一,但肿瘤最初是如何形成的呢?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不断探寻这一重要科学问题的答案。经典的“Peter Nowell克隆演化理论”提出,癌细胞是人体内的正常细胞由于基因变异逐渐转变而来,该过程经过不断的细胞分裂和突变,导致克隆性扩增,并在不断克隆筛选作用下最终形成“肿瘤”。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所等关于DNA双链断裂修复的研究获进展(图)
基因 细胞 肿瘤
2024/10/16
DNA双链断裂是严重的DNA损伤类型。若不能及时准确修复DNA双链断裂,细胞基因组将面临染色体片段缺失、易位等问题,甚至导致细胞死亡。细胞主要依赖非同源末端连接和同源重组途径修复DNA双链断裂。相比于高效但易出错的非同源末端连接,同源重组是更精准的修复机制。而同源重组依赖于同源染色体的正确信息来修复断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放射性药物领域取得进展(图)
药物 核素治疗 肿瘤 成像
2024/10/13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225603)等资助下,北京大学、昌平实验室刘志博团队基于现代共价药物分子工程发展了一类新型药物形式,即靶向共价放射性药物(Covalent Targeted Radioligand, CTR),突破了传统放射性药物“快清除”与“长滞留”不可兼得的难题。最新研究成果以“共价靶向放射配体增强放射性核素治疗(Covalent Targeted Radioligand...
DNA双链断裂(DSBs)是一种严重的DNA损伤类型,如果不能及时准确修复,细胞基因组将面临染色体片段缺失、易位等缺陷,甚至导致细胞死亡。细胞主要依赖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和同源重组(HR)途径修复DSBs。相比于高效但易出错的NHEJ,HR是一种更为精准的修复机制,它依赖于同源染色体的正确信息来修复断裂。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所获得高效治疗胆汁淤积症活性组份(图)
治疗 活性 疾病
2024/10/17
胆汁淤积性肝病(CLD)是一种复杂的肝胆疾病,由肝细胞水平的胆汁形成缺陷或胆管水平的胆汁分泌和流动受损引起。根据胆汁淤积的不同部位,可分为肝内胆汁淤积和肝外胆汁淤积。其共同特点是肝细胞内胆汁酸(BAs)等有毒物质的过度积累引起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持续性胆汁淤积可进一步诱导氧化应激和炎症信号反应,最终导致肝纤维化或肝细胞坏死。近年来,全球胆汁淤积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在儿童、青少年和妇女中高发。目...
肿瘤精准医学和病理研究所(图)
肿瘤 精准医学 病理
2024/9/30
肿瘤精准医学和病理研究所于2018年成立,由张灏教授担任所长。研究所将基础、转化和临床研究紧密结合,多学科交叉,打造一个特色鲜明的创新型研究机构。已经在炎癌代谢和肿瘤干性细胞新机制、基于外泌体技术的液态活检和肿瘤疫苗、新型药物靶点的转化和个体化肿瘤治疗等方向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针对突变非依赖肿瘤发现异常剪接产生的嵌合RNA,并研发了相应的诊断靶标和治疗靶点。自2018年研究所成立以来,在PNAS...
肿瘤中心:陈露露副主任医师荣获“优秀青年肿瘤医生”称号(图)
肿瘤中心 肿瘤医生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2024/9/29
2024年9月28日,在2024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期间,第八届“35under35”优秀青年肿瘤医生风采展示活动周年盛典暨第八届35under35颁奖仪式举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中心肺部肿瘤I科副主任陈露露副主任医师以决赛第二名的成绩荣获“优秀青年肿瘤医生”称号。
研究发现p53突变促进肿瘤免疫逃逸关键机制(图)
癌基因 肿瘤免疫 巨噬细胞
2024/9/30
抑癌基因TP53(编码p53蛋白)通常发挥肿瘤监查功能,TP53基因突变后转变为癌基因,是多种肿瘤发生发展的驱动因素。
中国科学院广州健康院合作开发抗实体肿瘤的DNA甲基转移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双效抑制剂(图)
肿瘤 甲基转移酶 蛋白
2024/10/14
2024年9月25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孔祥谦研究员与山东大学药学院侯旭奔副教授团队合作,以“Development of a First-in-Class DNMT1/HDAC Inhibitor with Improved Therapeutic Potential and Potentiated Antitumor Immunity”为题在美国化学会期刊Journal of ...
研究发现CD137激动剂JNU-0921有效缩小肿瘤作用
肿瘤 肿瘤免疫治疗 生命科学
2024/9/26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化系教授陈良/副研究员周倩团队和暨南大学药学院研究员丁克合作,开发出新型CD137小分子激动剂JNU-0921用于肿瘤免疫治疗。据介绍,JNU-0921是全球范围内首个CD137小分子药物。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
耶鲁归来,他在北大研究癌症(图)
北大 癌症 肿瘤领域
2024/9/18
自医学建立以来,人类从未停下与癌症的斗争。不同类型的癌症分子机理千差万别,错综复杂的代谢通路形成一张巨大的网络,每个节点都等待着人们踏足。在北大,包括医学部、生命科学学院、前沿交叉研究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在内,有上百个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与癌症有关,他们或专注于机理研究,或聚焦于新靶向药的开发,或潜心于创建新的研究手段和研究工具……不同环节既各自独立,又环环相扣,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竭...
早期无创便捷高效诊断结直肠肿瘤有了新路径(图)
结直肠肿瘤 癌症 微生态学
2024/9/18
结直肠癌是导致全球癌症患者死亡的“元凶”之一。早期发现与诊断结直肠癌,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结肠镜检查方法因其侵入性和高昂成本,难以在大规模筛查中广泛应用。
科学家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取得进展(图)
肿瘤免疫治疗 中国科学院 检查点
2024/9/11
免疫检查点阻断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临床数据显示,仅有部分患者对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产生应答。由于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在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有效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并提高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的应答率成为当前研究的关键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