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化学工程”相关记录5319条 . 查询时间(3.547 秒)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出可实现高效海水提铀的复合吸附材料(图)
复合 吸附 材料 生态环境
2024/11/29
2024年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生态环境评价与分析研究组(103组)陈吉平研究员团队在海水提铀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利用精心设计的蜡铸造法和“相转换”过程,制备了具有大孔结构的聚偕胺肟(WMPAO)水凝胶粒子,并将其包覆进海藻酸-聚丙烯酸(A-PAA)球中,制备了A-PAA@WMPAO复合球材料,该复合球材料可用于海水中铀酰离子的富集分离。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在嫦娥五号月球玄武岩演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月球 演化 结晶
2024/11/29
我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于2020年12月着陆于月球正面风暴洋克里普地体(Procellarum KREEP Terrane,PKT)的东北部,并成功采回1731 g月壤样品。前人对返回样品的研究推进了对月球年代学、月球晚期火山活动和岩浆演化机制的认识。斜锆石是月球玄武岩中常见的副矿物,广泛用于U-Pb年代学研究;同时,撞击作用可能会导致斜锆石发生形变和相变。因此,斜锆石的研究对于确定岩石的形成时代...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任子坤等-GRL: 早始新世增强的“风-蒸发效应”驱动热带降水向赤道收缩(图)
任子坤 蒸发 气候 辐射
2024/11/27
早始新世是距今五千六百万年以前的地质暖期,其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革命前时期高9~23℃,具有与未来高排放预估情景相似的温室气候,因而是未来全球变暖背景下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参考时段。近年来的气候模拟研究表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升高能够令热带降水的经向分布向赤道收缩,驱动副热带干旱区向赤道扩张。这一现象在早始新世显著存在,但其背后的物理机制尚不清晰。
化工园区成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主阵地”
中国石油 石化行业 主阵地
2024/11/29
“化工园区是我国石化行业在推进改革开放过程中,依托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借鉴国际先进化工园区经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我国石化产业发展方式由分散向集聚、由粗放向集约、由低端重复向产业链协同发展、融合发展、高端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石化联合化”)党委书记李云鹏近日在2024中国化工园区发展大会上指出。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龙亿涛课题组: 基于纳米孔道的单分子时间组学(图)
纳米孔道 单分子 时间组学
2024/11/27
2024年11月25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动力学研究室表面反应动力学研究组(1114 组)周传耀研究员应邀和南方科技大学郭庆助理教授等发表了TiO2单晶表面吸附结构与光催化反应活性关联的综述文章,系统总结了利用表面科学技术研究模型催化剂 TiO₂(110)表面ROH (R=H, CH3)光催化反应微观机制的成果,深入揭示了这些体系中吸附结构与反应活性关联的根源,展望了利用...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出新型金属间碳化物高效催化乙炔选择加氢反应(图)
金属 催化 反应
2024/11/23
2024年11月20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1500组群)张涛院士、王爱琴研究员、杨冰副研究员团队与天津大学巩金龙教授合作,开发了一种钯基金属间碳化物,为高效催化富乙烯条件下乙炔选择加氢反应提供了新策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钙钛矿 太阳能电池 器件
2024/11/22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325016)等资助下,南京大学谭海仁教授课题组刷新了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在大面积全钙钛矿叠层器件制备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图)。相关研究成果以“使用定制二维钙钛矿实现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中界面均一化接触(Homogenized contact in all-perovskite tandems using tailored 2D perovs...
中国科学院研究实现密闭环境中水的自发定向流动与高效蒸发行为并构建密封水伏电池(图)
环境 流动 行为 电池
2024/11/23
水的蒸发行为是自然界和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对自然界水循环、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各种产业化应用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和利用水蒸发过程中传质与传热行为,对高精度打印、溶液法微纳制造、高性能水伏发电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贾龙等-STE: 氨气和克氏中间体的新反应:生成有机胺并抑制异戊二烯SOA(图)
贾龙 反应 有机 活性
2024/11/27
异戊二烯是全球排放量最大的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在大气中具有强反应活性,是全球尺度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最主要的前体物。氨气(NH3)是大气中含量最丰富的碱性气体,也是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无机盐的主要前体物质。中国是氨气排放的热点区域之一,我国正计划未来削减氨排放,以降低大气PM2.5污染。但是,目前对于异戊二烯和氨在大气转化中的相互作用缺少基本了解。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宋延林课题组在异质浸润材料毛细蒸发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宋延林 材料 蒸发 循环
2024/11/25
水的蒸发行为是自然界和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对于自然界水循环、人类生存和发展、各种产业化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和利用水蒸发过程中传质与传热行为,对于高精度打印、溶液法微纳制造、高性能水伏发电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氮沉降升高导致显著影响了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系统碳循环过程。多数林下施肥模拟大气氮沉降的实验证实,长期氮添加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尤其是植物源颗粒有机碳的积累,但对微生物源的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影响不显著,其原因在于氮添加一方面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了植物向土壤的有机碳输入,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土壤酸化,抑制了土壤微生物的碳利用。然而,林下施氮的方式忽略了林冠生态过程对大气氮沉降的影响,使得林下氮添加的实...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CO、CO2催化羰基化利用制备高值非对称脲研究获新进展(图)
催化 反应 活性
2024/11/15
非对称脲类化合物可与蛋白形成多个稳定的氢键,含脲官能团的药物与靶点相互作用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在药物发展和药物化学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工业上脲类化合物的合成主要采用光气法。由于连接在同一羰基位点的含氮片段不同,需要利用光气法分步将胺组装到羰基上。通过涉及CO与氯气反应生成剧毒光气,利用一种胺与光气发生反应,生成所需的异氰酸酯中间体/酰氯,异氰酸酯/酰氯与另一种胺后续反应生成非对称脲衍生物,反应...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在C-F键活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活性 机理 离子
2024/11/24
卤素原子转移(XAT)是一种通过亲核自由基直接攫取卤素原子来生成活性自由基的方式,是通过有机卤化物产生相应的碳自由基的重要策略。然而,这一策略对C-X键而言通常仅适用于氯(Cl)、溴(Br)和碘(I)元素。由于C-F键的热力学稳定性高且动力学惰性,在C-H键同时存在的条件下,自由基直接攫取C(sp3)-F键的氟原子是极具挑战性的难题。
兰州化物所CO、CO2催化羰基化利用制备高值非对称脲研究获新进展(图)
催化 合成 反应
2024/11/23
目前,工业上脲类化合物的合成主要采用光气法。由于连接在同一羰基位点的含氮片段不同,需要利用光气法分步将胺组装到羰基上。通过涉及CO与氯气反应生成剧毒光气,利用一种胺与光气发生反应,生成所需的异氰酸酯中间体/酰氯,异氰酸酯/酰氯与另一种胺后续反应生成非对称脲衍生物,反应中生成大量腐蚀性盐酸。利用催化的方法,胺氧化羰基化过程是生产脲的最直接路线,但当采用两种不同胺作为底物时,从反应性上很难区分,对称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