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电磁学 >>> 电动力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电动力学相关记录43条 . 查询时间(4.079 秒)
2024年10月22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人员在化学异质平面拓扑浸润态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Tunable Topological Wetting State of Water Droplets on Planar Surfaces: Closed-Loop Chemical Heterogeneity by Design”为题,在线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2024年2月28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夸克物质研究中心陈旭荣研究员团队在质子质量的起源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团队从实验出发深入探讨了质子内部的奇异夸克对质子质量的影响。相关研究于2月27日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D上。 2024年2月28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夸克物质研究中心陈旭荣研究员团队在质子质量的起源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团队从实验出发深入探讨了质子内部的奇异夸...
电动汽车的推广与发展能有效降低碳排放、促进清洁能源转型,助力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当前,单站式“分散充电、分散换电”的换电电动汽车运营模式面临着城市内充换电需求与配电网容量潜在不平衡的巨大挑战。电动汽车推广与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动力电池能量供应,其中设计和优化电动汽车的电能供应网络是关键。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为外燃式热电转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驱动力。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发电技术具有高效、紧凑、静音、可靠等优点,备受关注和重视。这一发电技术存在复杂的热动力学问题,涉及多项高难度加工及制备技术。2023年来,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支持下,理化技术研究所热声技术研究团队基于先进的热声理论,阐明了声场调节、声电匹配、活塞漂移等机理问题,...
锂离子电池(LIBs)在低温(<-20 ℃)下的稳定运行对于电动汽车的推广和应用至关重要。在低温下,锂离子(Li+)迁移速率降低,反应速率减慢,导致电池内阻增大,可逆容量下降,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减少,甚至可能诱发锂枝晶生长,增加安全隐患。与石墨负极相比,金属锂负极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3860 mAh g-1),是LIBs的理想负极材料。深入理解金属锂的微观结构和性能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是突破LIBs...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在量子信息基础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团队实验研究了量子导引在开放系统中的动力学演化,验证了非马尔科夫记忆效应在恢复量子导引过程中的作用。5月16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2022年11月1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高光子能量的高次谐波产生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High-order harmonic generation in an x-ray range from laser-induced multivalent ions of noble gas”为题,作为封面文章在Optica上发表。
离子吸附型稀土是我国的特色资源,可提供中重稀土。然而,现有的离子吸附型稀土开采工艺(铵盐原地浸取技术)存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浸出周期长、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制约了我国离子吸附型稀土资源的开采利用。亟需研发新一代高效、绿色的开采技术。
2022年6月2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傅碧娜研究员、张东辉院士等揭示了微溶剂环境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动力学机制,为理解溶剂效应提供了一个来自原子分子层次的新视角。
2022年4月20日,精密测量院原子分子外场理论组研究员唐丽艳、副研究员张永慧等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加拿大温莎大学合作,实现了氦原子413 nm幻零波长的精确计算和精密测量,开辟了“隐形”原子幻零波长精密测量检验量子电动力学(QED)理论的新途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
聚四氟乙烯(PTFE)以其优异的自润滑性能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领域应用广泛,但其分散相容性和耐磨性差仍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难题。 2022年,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功能润滑材料课题组和先进润滑与防护材料研发中心工程用特种润滑材料课题组共同致力于润滑材料的功能组装策略、结构调控、性能优化及摩擦学机理等系统研究。研究人员通过PTFE与有机/无机材料的结构设计和功能修饰制备了系...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张文明教授和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杨斌教授合作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研究成果,从人体血液动力学和柔性压电动力学基础出发,提出了人体动脉脉搏压电动力学分析新方法,揭示了压电脉搏波与人体血压波之间完善的映射关联关系,突破了柔性MEMS压电传感在连续血压监测方面关键技术瓶颈,为穿戴式血压监测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论文第一作者是博士后易志然...
2022年1月1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在超强激光驱动的量子电动力学(QED)效应方面取得新的进展,揭示了非理想真空情况下的激光光强极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Photonics Research。
2021年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超快时间分辨光谱与动力学研究组(1110组)金盛烨研究员、田文明研究员等在(准)二维钙钛矿激子解离动力学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通过超快时间分辨光谱学技术首次直接观测到二维钙钛矿中快速的动态激子解离过程,并由此提出论证了由极化子屏蔽效应诱导的激子解离新机制。
近日,东南大学徐庆宇教授课题组与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苏东教授合作,在原位TEM探究层状硫化物储钠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In Situ Electron Microscopy Investigation of Sodiation of Titanium Disulfide Nanoflakes”为题在国际知名期刊《ACS Nano》上发表。层状二硫物具有与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可以有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