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土壤物理学相关记录37条 . 查询时间(2.508 秒)
近期,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在Soil & Tillage Research(中科院1区Top期刊,IF2023=6.50)在线发表了题为“Description and modeling of the impacts of rigid calcareous concretions and shrinkage on the water retention curve of a Verti...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联合国外科研机构首次将物理过程纳入土壤呼吸的响应模型,证实了土壤物理过程和微生物过程共同影响土壤呼吸,为准确认知土壤呼吸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以及新一代土壤碳模型的研发提供了新视角。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土壤生物学与生物化学(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上。
2023年6月19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水土保持课题组在长期耕作下黑土团聚体孔隙结构和稳定性演变特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Aggregate pore structure, stabi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biochemical properties induced by different cultivation durations in the M...
磷是植物和土壤生物发育的第二大必需营养元素,但其在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通常较低,各类陆生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磷限制的现象。土壤微生物通过产生磷酸酶等参与土壤磷循环,提高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土地利用变化可通过改变植被覆盖和其他相关属性进而影响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对土壤磷酸酶活性和相关微生物群落具有显著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也是全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生态系统容易受到全球气...
近日,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农田有机污染生物消减创新团队阐明了土壤孔隙介质中磷对水铁矿胶体迁移的促进作用和钙对迁移的阻滞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
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影响土壤固碳潜力。如何提取土壤活性与稳定性碳组分用以定量表征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是土壤固碳研究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当前, 提取土壤有机碳活性及稳定性组分的方法多样,包括物理、化学及生物手段,导致结果难以比较,同时存在耗时长、成本高及操作步骤繁琐等缺点,亟需一种高效、可信度高且应用广泛的测定方法。对比分析不同热分解技术的优缺点, 包括热裂解气相-质谱联用测定技术、热重分析技术、差示扫...
近期,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质标所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发所节水新材料与农膜污染防控团队在国际环境领域TOP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F: 9.988)在线发表了题为“Mulch film: An overlooked diffuse source of organic ultraviolet absorbers in agricultural soil”的论文。本研究首次揭...
磷是植物和土壤生物发育的第二大必需营养元素,仅次于氮。土壤中存在多种化学形态的磷,不同形态磷的生物有效性不同,其循环过程也存在差异。土壤磷对植物和土壤生物的有效性取决于土壤磷组成,土地利用变化可通过改变植被覆盖和其他相关属性进而影响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对土壤磷形态和分布具有显著影响。青藏高原是全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生态系统容易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区域在环境和植被覆盖变化方面具...
地球关键带是指从地下水底部向上延伸至植被冠层顶部的连续体域,被誉为“地球的皮肤”。关键带包含了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等五大圈层及彼此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对于维持地球陆地生态系统运转和人类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土壤容重(BD)是地球关键带的一个基本土壤物理参数,很大程度上决定土壤的入渗、产流和抗侵蚀能力,同时可作为评估土壤质量、生产力、涨缩、根系生长、土壤水分运动的重要指标,也可用于估算关键...
土壤有机质分解的温度敏感性(Q10)是全球碳循环模型中的重要参数。以往研究证明,底物质量控制有机质分解的内在温度敏感性,而环境因子(如物理保护和矿物吸附等)会通过降低底物浓度来减弱有机质分解的表观温度敏感性。但目前对于Q10的抑制作用还未被量化。
2021年3月2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南京农业大学赵方杰教授团队题为“A molecular switch in sulfur metabolism to reduce arsenic and enrich selenium in rice grain”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从水稻突变体库中筛选到一个耐砷的半显性突变体astol1(arsenite tolera...
近年来,土壤中微塑料污染问题备受关注。环境风化作用会导致微塑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包括微塑料表面电荷的变化。然而,不同电性微塑料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尚未被关注。
2022年2月28日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王芳课题组采用荧光标记的聚苯乙烯微塑料(约0.2μm),通过荧光强度定量分析研究了不同电荷微塑料在典型土壤上的吸附行为及潜在机制。微塑料在不同土壤上吸附动力学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正、负电荷微塑料的吸附等温线数据可分别用线性模型和Langmuir模型描述,且微塑料的吸附能力与土壤zeta电位显著相关。通过土壤吸附微塑料前后的傅立叶红外光谱和...
多年冻土分区对于寒区生态、水文、气候研究和工程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普通冻土学的重要研究内容。现存的全球尺度多年冻土分区主要从多年冻土本身的分布特征来划分,一般根据多年冻土在平面上分布的连续性(定义为多年冻土的面积比例)将多年冻土划分为连续(90-100%)、不连续(50-90%)、零星(10-50%)和岛状(<10%)多年冻土。随着认识的加深和气候变化背景下多年冻土相关研究的需要...
2021年6月26日,土壤环境污染协同防治高端论坛暨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创新工坊启动会在浙江杭州举行。会上,相关领域专家围绕“土壤环境污染协同防治前沿理论及创新技术”主题,共同探讨中国土壤面临问题、污染特征、修复策略等内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