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测绘科学技术”相关记录1670条 . 查询时间(2.4 秒)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2.4米望远镜主镜再换“新衣”(图)
天文 仪器 观测
2024/11/5
2024年9月29日,经过连续半个月的奋战,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丽江天文观测基地运维团队完成了本年度2.4米望远镜主镜镀膜的工作。目前,镀膜完成后的2.4米望远镜主镜已经顺利安装回望远镜主镜室,并于当晚恢复观测。
2024年10月25日,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数据共享门户发布2022-2024年Landsat 8卫星数据资源。这是自2022年9月新版数据共享门户上线以来的第二次重大数据更新。本次更新发布了中国区域的Landsat 8卫星影像,共计60,908景,其中包含2022年的25,363景和2023年至2024年3月的35,545景,新增数据总量达71.37TB。Landsat 8卫星搭载有两种主要传感器...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全链条赋能的无人农场建成并投入运营(图)
信息 监测 遥感
2024/11/7
2024年10月23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牵头的“北斗星动能”科技示范工程科研团队宣布,一座位于山东邹平焦桥镇、由空天信息全链条赋能的无人农场建成并投入运营,实现了机库-机耕道-农田全场景、耕-种-管-收全过程的无人化精准作业,支持省域和县域两个尺度的农情高频立体监测与精细管理,构建了北斗精准导航和高分遥感融合服务精准农业的模式,助力提升现代农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等发布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观测策略
天文台 行星 观测
2024/10/22
2024年10月22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领衔的科研团队,围绕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CHES)空间探测开展了先期研究,为近邻类日恒星的宜居带类地行星探测任务制定了观测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文学杂志》(The Astronomical Journal)上。
北京理工大学在高光谱遥感图像处理领域取得新进展(图)
北京理工大 高光谱 遥感图像
2024/10/14
“卫星帆板展开正常,遥测信号正常……”9月24日12时10分左右,收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号”(以下简称人民健康号卫星)发送的遥测数据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学遥感信息研究院核心成员一片欢腾,“本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全球首颗医学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图)
医学 遥感卫星 火箭
2024/9/29
2024年9月24日上午10时31分41秒,在山东海阳市东方航天港近海海面上,随着一阵巨大的轰鸣声传出,“捷龙三号遥四”运载火箭尾部腾起橘色火光和烟雾,直冲苍穹。点火640秒之后,火箭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号”医学遥感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茫茫太空中,迎来全球首颗医学遥感卫星。
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但破解它们必不可少的多维环境数据不易获取,掣肘医学研究。24日上午10时31分,全球首颗医学遥感卫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号”,在山东省海阳市的运载火箭海上发射场,与其他7颗卫星一起搭载火箭发射升空。随着它成功入轨,我国公共健康和医学研究将有更稳定的环境数据采集来源。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细粒度目标识别数据集发布共享(图)
遥感图像 识别 数据
2024/9/20
2024年9月18日,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发布遥感图像细粒度目标识别数据集(FAIR1M),并面向全球公开共享。该数据集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和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ISPRS)合作构建,将目标(包含飞机、船舶、车辆、球场和道路等)进行类别的细分。数据集具有100多万精细化标注、多角度分布的目标,场景覆盖上百个典型城市、乡镇,以及常用机场、港口等,并且提供针对同一区域、不同时相的数据...
植被冠层覆盖度定义为冠层元素垂直投影所覆盖地表的比例。作为重要的植被结构参数,冠层覆盖度广泛地应用于植被生长状态评估、水文学模型模拟与气候变化监测等领域。全球生态系统动态调查仪器(GEDI)是搭载在国际空间站上的一款星载激光雷达传感器,该传感器生产了包括植被冠层覆盖度等系列森林垂直分层结构参数产品(每5米分层),及时开展相关产品的验证研究对了解该产品的准确性和适用性以及帮助改进产品至关重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窦贤康、张强和薛向辉等组成的交叉研究团队,通过发展大功率低噪声光梳,结合时间频率传递等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百公里级的开放大气双光梳光谱测量。这一技术可应用于监测大尺度范围的地球大气温室气体和污染气体,并可以扩展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大气双光梳光谱测量,用于全球尺度的温室气体监测和精确校准。2024年9月12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光子学》(Nature&...
青藏高原上发生的雷暴云具有独特的对流结构和闪电活动特征,但由于观测手段的不足,高原雷暴云起电机制和电荷结构演化特征的研究仍然是一大挑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强对流与雷电研究团队利用高精度甚高频闪电干涉仪、探空、雷达等先进的观测手段,开展了针对青藏高原中部地区夏季雷暴对流结构和闪电活动特征的综合观测。
中国科学院空天院与多机构联合开展红棕象甲研究项目野外科学试验(图)
信息 气候 环境 遥感监测
2024/9/20
2024年8月27日-9月1日,应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国际盐碱农业研究中心(ICBA)邀请,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研究员黄文江作为FAO国际咨询专家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指导开展FAO红棕象甲研究项目(FAO-Red Palm Weevil Project)野外科学试验,并进行学术交流。
中国科学院空天院在全球土壤水分高精度反演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土壤 遥感 水资源 生态环境
2024/9/20
2024年8月30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法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人员,首次在全球尺度,利用SMAP卫星被动辐射计L波段数据与目前唯一在轨运行的大尺度观测的ASCAT卫星主动散射计C波段数据,实现表层土壤水分的高精度反演(图1)。土壤水分作为影响全球水、碳、能量循环的重要参量,与植被含水量一起被认为是能够识别陆地生态系统主要变化的两个核心变量。获取高精度土壤水分信息对...
作物是否缺氮应该怎样诊断?(图)
作物全生长季 氮素状态 动态诊断策略
2024/8/23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烟草智慧农业创新团队根据作物生长模型与近端遥感数据同化方法,提出了作物全生长季氮素状态动态诊断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农业计算机与电子(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