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 地球动力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地球动力学相关记录38条 . 查询时间(1.375 秒)
在现代地球上,板块俯冲改变着对流地幔的化学组成,与之相关的典型地幔源区被广泛研究和论证。然而,在地质历史时期,对流地幔的化学不均一性始于何时,地球动力学演化及关键构造事件是否改变着对流地幔的化学成分,这些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程度相对较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卫东课题组刘鹤研究员指导博士研究生陈茜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上述问题展开了详细研究,相关成果2024年10月16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Scienc...
板块重构研究表明,侏罗纪以来北半球逐渐形成了以欧亚大陆东部为代表的长期板块汇聚中心,表现为西伯利亚、蒙古、印度、阿拉伯等地块群以及(古)特提斯、(古)太平洋板块向该区域的汇聚。此外,该阶段(重)新启动的单向俯冲过程也大多是朝欧亚大陆东部发起的。从定性的角度来看,似乎有“黑洞”似的结构长期位于欧亚大陆东部的下方,并将周边的板块吸引到自身之下,加剧板块间的挤压。然而,现有模型较难解释北半球至少200 ...
在地质时间尺度上,地球大气CO2含量受到碱金属镁和钙的地表循环调控,因此,地球表层镁循环的长周期演变、驱动和响应机制是关乎地球宜居性的核心科学问题。过去几十年里,研究人员发现海水镁含量在显生宙(最近5亿年)曾发生巨大波动,造成了海洋在“方解石海”和“文石海”之间交替演变,但其机理存在很大争议,有“白云岩化驱动”和“地幔活动驱动”两大假说,至今尚无定论。而在显生宙之前的漫长前寒武纪,地球的镁循环如何...
动力学框架的适定性是建立气候系统模式和地球系统模式的理论基石,因此若想正确刻画地球系统各圈层的演变及其物理机制,就需要深入研究模式的适定性问题。在地球系统模式的构建和发展历程中,有多个重大突破都与数学理论的发展和数学工具的使用密切相关,其中适定性一直是地学领域和数学领域交叉的共性问题。
随着川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开展,高地应力、活动断层及挤压大变形等动力问题对隧道安全建设带来挑战。作为地下工程普遍采用的支护形式,传统锚杆在动力荷载下不具备抵抗大变形的能力。2009年和2014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研发了宏观负泊松比(NPR,Negative Poisson’s effect)结构锚杆和微观NPR锚杆钢,并在甘肃木寨岭隧道、云南昌宁隧道等进行现场工程应用。目前,动力拉伸实验...
青藏高原的古高度是评价其环境效应及其剥蚀风化的关键。同时,古高度也是对板块碰撞过程的表征和计量,更是联系深部岩石圈地球动力学与浅表层演化的纽带。只有准确重建古高度才能正确评价高原隆升与扩展过程对区域与全球气候的影响。然而,目前,科学界对于青藏高原何时达到其隆升的最大高度,或者不同时期、不同构造单元的古高度重建仍存在争议。 
大气粉尘可以通过调节云的形成、能量和水分收支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认识大气粉尘的排放和载荷是理解粉尘全球气候效应的重要途径。中亚地区是北半球重要的粉尘源区,贡献了全球粉尘排放的17-20%,中亚粉尘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其粉尘变化原因与动力学机制一直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黄土作为古粉尘堆积已成为了解过去粉尘自然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全球古气候...
地球大气的自由氧浓度在第一次大氧化事件(GOE,约25亿年前)期间永久性地上升至10-5倍现代大气水平。而地质记录表明,在大氧化事件之前,太古代大陆地表已发生局部的氧化风化,这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氧化剂从何而来?迄今为止,仍是未解之谜。
理化所微珠研究组长期围绕中空微球的结构与功能设计、精细化球壳调控、规模化制备和应用开发开展研究工作,在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研究组前期面向中空微球力学强度和结构稳定性增强的技术需求,通过简便易操作的工艺实现了中空微球表面局域化学组成和物理状态的协同调控,并籍此实现了轻质高强度固体浮力材料力学性能和服役环境稳定性的提升。相关论文发表于Composites Science and ...
巨厚、亏损和难熔的克拉通岩石圈地幔是地球上古老克拉通大陆长期稳定的关键因素,也是金刚石成矿的主要场所。然而,大量的证据表明克拉通岩石圈的山根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致使岩石圈被不同程度地减薄。尽管如此,现今看到的大多数稳定的克拉通都已经恢复了当初太古代时期的岩石圈厚度(150-200 km),即存在可能的“克拉通再生”过程(recratonization)。前人对于克拉通破坏做了大量的机理研究,但对...
2020年4月30日下午,2020珠峰高程测量首场新闻发布会在珠峰大本营召开,2020珠峰高程测量正式启动。目前,由国测一大队和中国登山队共同组成的测量登山队在登山集训后,进驻珠峰大本营,正在开展登山适应性训练和高海拔地区测量技能操练,计划在5月份开展登顶测量。习近平主席于2019年10月12日至13日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两国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联合声明》,其中提出:考虑到珠穆朗玛...
缅甸在构造上属于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东构造结区域,发育有典型的板块斜向碰撞俯冲构造,受位于缅甸板块之下的印度板块向北运动和向东俯冲的控制影响,缅甸构造活跃,破坏性地震多发。
2020年3月10日,《地球物理研究快报》(GRL)期刊发表题为《水力压裂模拟过程中的地震矩演化文章指出,对地震的恐惧是对地热持保留态度的主要原因之一。地热的获取是要通过在高压下注入大量的水来实现的。由于水力压裂伴随着地下震动,即所谓的“诱发地震活动”。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在地热开采过程中有助于降低地震风险的方法。
科学家在评估了我国粮食生产用地、灌溉耗水和化肥施用强度等因素后得出结论,近3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系统朝着更为持续的方向发展。上述结论出现在中国科学院27日发布的《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中。该报告也是我国日前在第74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对外发布的文件之一。报告聚焦零饥饿、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可持续城市和社区、水下生物、陆地生物等指标,采用众源数据采集、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法,遴选多个典型案例...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凡研究组在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非对称性动力学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次定量阐明了形成ENSO非对称性的各海洋动力学反馈过程,相关研究成果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杂志在线发表。ENSO是热带太平洋不规则周期性发生的气候变化,是全球气候系统中最为显著的年际变化信号,对我国乃至全球的气候都有重要影响。对ENSO循环动力学机制的认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