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理学相关记录70516条 . 查询时间(2.843 秒)
2024年6月8日-6月9日,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西北赛区)在兰州大学隆重举办。本次竞赛共有来自西北地区17所高校的45支队伍、222名学生参加。石河子大学派出无懈可击队、星际航行队和理实队三支代表队参赛。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最终荣获三个团队一等奖。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坎子山地区日前发现了新的生物化石资源。通过对比国内外植物化石组合和对区域地层进行调查核实,地质专家确认这是一个石炭纪早期的植物化石群,形成时间距今大约3.4亿至3.2亿年。这也是继十堰白垩纪恐龙—恐龙蛋化石群被发现后,在这片区域发现的又一重要古生物化石群落。
当前地质时代(始于1.17万年前的全新世)最大一次火山爆发发生在约7300年前的日本南部海岸水下。其产生的物质是1815年坦博拉火山爆发产生物质的3倍多。
2025年2月13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副研究员孙益嵘团队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科研人员合作,在《细胞死亡和分化》(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上发表了题为STING directly interacts with PAR to promote apoptosis upon acute ionizing radiation-mediated DNA ...
2025年2月1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陈晓亚团队,联合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彩霞团队等,在《细胞》(Cel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基于植物进化的辅酶Q10性状设计》(Design of CoQ10 crops based on evolutionary histor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剖析辅酶Q在陆生植物中的演化轨迹与关键酶自然变异,解析了植物辅酶Q侧链长...
攻击行为在进化中是一种保守行为,有助于动物保护有价值的资源,如食物、领土、配偶和幼崽等。通常,攻击行为由欲求阶段和满欲阶段组成。小鼠中,欲求阶段涉及接近和探嗅目标动物,而满欲阶段涉及一系列运动行为如咬、踢或摔跤。先前研究已确定下丘脑、僵核、后侧杏仁核和后侧无名质等几个脑区的调控影响攻击行为,但攻击行为的欲求阶段和满欲阶段之间过渡的神经机制尚无报道。
2025年2月13日,《自然》(Natur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团队和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合作完成的关于福建省政和动物群发现侏罗纪鸟类化石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报道了目前全球最古老的鸟类之一也是迄今唯一确切的侏罗纪鸟类,揭示了现代鸟类的体型结构在侏罗纪晚期(距今1.5亿年)便已出现。这一成果将以尾综骨为代表的重要特征的出现时间提早了近2000万年。
寄生植物对作物的危害由来已久,尤以列当科-独脚金属和列当属寄生植物危害最为严重。独脚金主要危害高粱、玉米和谷子等单子叶作物,列当主要危害番茄和向日葵等双子叶作物。因此,研究寄生植物的作用机制,解析宿主与寄生植物互作过程,对作物抗寄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2月13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万里研究组与张余研究组合作,在《自然》(Nature)上发表了题为Activation and inhibition mechanisms of a plant helper NL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植物免疫反应中通过形成异源三聚体激活与抑制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
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推动了作物改良,但以DNA形式递送基因编辑工具的方式存在外源DNA整合风险和脱靶效应。近年来,无外源DNA残留的基因组编辑递送技术备受关注。尽管基于核糖核蛋白的递送策略在小麦等作物中实现了T0代基因敲除,但其复杂的制备与操作限制了应用。相比之下,mRNA递送策略具有制备灵活、可大规模生产的优势,可为基因编辑提供高效且安全的替代方案。
人类获取的信息70%以上来源于视觉,眼睛是生物采集的关键感知器官之一。其中,眼动追踪传感器在无干扰、隐蔽监测人类视觉行为方面展现出潜力。目前,多数眼动追踪设备依赖复杂的传感系统,图像处理过程繁琐且设备体积较大;而基于隐形眼镜的侵入式方案具备一定便携性但测量精度有限,并可能引发异物引入的不适感。因此,探讨高成本效益、操作便捷、高精度追踪眼球信号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2月11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韩宝航课题组和施兴华课题组,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何裕建课题组,开发出两种具有三叶草孔形状的共价有机框架,并揭示了新型kgd-v拓扑结构。这一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大气集水能力。
2025年2月10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彭广敦研究团队开发出新型单细胞谱系示踪技术(DuTracer)。这一技术通过巧妙结合CRISPR-Cas9和Cas12a两种基因编辑工具,提升了细胞谱系追踪的精度和深度,为解析胚胎发育、器官再生和疾病机制提供了新工具。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报告》(Cell Reports)上。
两系杂交稻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推动着杂交水稻的发展。超过95%的温敏两系杂交稻组合由含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tms5的不育系配组而成,凸显了tms5在两系法杂交稻育种方面的重要地位。
多倍化是植物演化的关键驱动力之一。同时,多倍化是植物进化和育种应用的重要机制,对物种遗传组成和习性具有重要影响。现今,广泛栽培的凤梨草莓为异源八倍体,其基因组具有高杂合性和高倍性的特点。随着测序技术与分型算法发展,高质量的单倍型基因组解析成为可能,但未有研究评估分型策略对多倍体基因组解析的影响。植物着丝粒是确保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精准分离的关键结构,其主要功能由组蛋白H3变体CENH3介导。蛋白H3...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