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气体动力学”相关记录43条 . 查询时间(4.817 秒)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岛团队突破特殊场景下超紧凑气体激光系统应用难点(图)
气体 激光 系统 应用
2024/11/11
2024年7月12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安光所激光中心梁勖团队针对气体激光系统中电晕放电流体控制及其应用开展研究,提出一种适用于多针电晕放电场景的电场-流场耦合分析模型,揭示了多针电流体泵的流速分布特性及其受控规律,设计的电流体泵可用于超紧凑小型化气体激光系统的非机械式介质循环驱动,突破了特殊场景下超紧凑气体激光系统应用难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流体力学领域国际顶级刊物Physics of Flu...
林野-城市交界域(wildland urban interface,以下简称WUI)是指城市区域与野生植被区域的交界地带。WUI中的人-火关系十分复杂。一方面,野火直接威胁到WUI内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PM2.5则会对健康造成长期影响;另一方面,人类通过增加引燃物、及时扑灭小型野火等多种方式塑造野火动态。WUI区域标示了野火能直接威胁人类社会的地区,了解WUI的分布与变化对评估...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赵亮等-CEE: 碳中和减缓高健康风险复合热事件频率(图)
赵亮 风险复合 气体 气候
2024/9/18
2024年来,复合热事件,包括复合热干事件(CHDEs)和复合热湿事件(CHWEs),频率和强度显著增加,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CHDEs通常导致水资源和能源需求激增,并可能加剧城市不利气候的形成,增加过敏原和颗粒物浓度,对城市居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而CHWEs则通过增加热应激和高湿度环境,加剧了人类的不适感,并助长霉菌滋生,进而引发呼吸系统问题。人类活动,尤其是温室气体排放、城市化和工业化,是...
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所在一氧化碳支持微生物厌氧还原脱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生态系统 气体 分析
2024/9/13
一氧化碳(CO)是大气的组成成分之一,原始大气中高浓度的CO作为早期生命活动的重要电子供体之一,促进了生命的演化。CO在现代环境中的浓度较低,之前的研究普遍认为CO对微生物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然而通过宏基因组学分析以及热力学模型分析,研究者发现土壤中高达56%的微生物具有CO的代谢能力,微生物对“痕量有毒”气体CO的利用极其普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志彪等-NC: 大气河塑造了北极夏季的水汽长期变化(图)
王志彪 气体 循环
2024/8/10
过去几十年北极在快速变暖(北极放大)的同时也在显著变湿,即存在暖湿化趋势。除了水汽本身是温室气体外,大气中增加的水汽会促进云量和云水含量的形成,不仅会改变与云量相关的辐射过程,也会通过降水和辐射变化影响北极的冰冻圈和水循环,加剧北极变暖。
作为一类新的二维材料,二维金属有机骨架(MOF)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和更多暴露活性位点,在分子传感、气体分离、催化和超导体等领域展现出重要应用潜力。可靠地制备具有原子厚度的高质量、大尺寸MOF晶体,特别是单层单晶,是其性质研究和应用的关键。但是,由于MOF块体晶体中片层本征的脆性和层间强的相互作用,目前二维MOF的制备存在结晶性差、难以单层制备、尺寸小等问题。同时,当前报道的可控制备高质量、大尺寸单...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黄刚等-CD: 碳中和背景下全球干旱变化与归因(图)
黄刚 气候 气体
2024/7/22
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全球变暖持续加剧。为应对这一危机,世界各国于2015年达成了《巴黎协定》。然而,2023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较工业革命前已升高约1.45℃,接近《巴黎协定》的1.5℃和2℃目标,且CO2浓度也高出50%。这不仅要求尽快减排CO2并实现碳中和,更加速了科学界对碳中和背景下气候响应的认知。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甲烷排放增速放缓(图)
气体 评估 监测
2024/9/18
甲烷是一种强效的温室气体。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甲烷浓度增加了近2倍,其辐射强迫占所有温室气体的三分之一。我国作为当前全球最大的甲烷排放国之一,早在2007年就明确提出“努力控制甲烷排放增长速度”目标,“十二五”、“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均提出控制甲烷排放相关措施,并在2023年发布了《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对我国甲烷排放控制工作进行了顶层部署。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张诚副教授发表关于采后切花菊乙烯气体监测传感器的研究成果(图)
张诚 气体 监测 传感器
2024/10/16
2024年6月27日,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张诚副教授在传感器领域著名期刊《Sensors & Actuators: B. Chemical》(IF=8.0,中科院1区Top)上发表了题为“A self-heating gas sensor for online monitoring of endogenous ethylene of post-harvest cut chrysanthemums”的...
工业革命之后大气的CO2浓度一直持续升高,CO2浓度的升高将对植物的生理功能和生长造成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对于亚热带带植物的水力结构和生长如何响应CO2浓度升高还缺乏研究。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树木年轮与环境演变组的付培立副研究员和范泽鑫研究员,与安徽师范大学、沈阳应用生态所、缅因大学,西澳大学以及哀牢山生态站的研究人员合作,利用哀牢山生态站的CO2人工气候室,研究了...
面向“双碳”能源发展战略的需求,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是实现低碳减排的重要手段。而燃烧前碳捕集技术则是天然气纯化、运输和高效使用的关键。沸石咪唑框架(ZIF)是由四面体金属中心和咪唑有机配体构筑具有沸石网络结构的晶态多孔材料,在工业气体的分离纯化、碳捕集、气体吸附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ZIF材料的本征结构柔性在高压气体吸附过程中表现出的动态响应行为往往限制其分离纯化性能,是ZIF材料在CO2...
兰州化物所与兰州大学共同发表中国气体钢瓶简介和安全使用的综述文章(图)
气体钢瓶 高压气源
2024/4/13
气体钢瓶是可靠的高压气源,具有经济、安全、易获取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实验室、中试装置和制造业等领域。气体钢瓶中充装的气体性质多样,可具有惰性、氧化性、易燃或有毒,这些气体的大量泄漏会对人员和财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因此,全面了解气体钢瓶的相关知识,减少不当操作,合理安全地使用气体钢瓶至关重要。
2024年4月7日,草业与草原学院青年教师崔晓庆与北京大学等单位合作,受Cell子刊《One Earth》(一区,IF = 16.2)的邀请撰写“The global potential for mitigating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from croplands”为题的综述文章,详细阐述农田N2O的产生和释放机制、排放时空趋势、减排潜力和热点,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政...
甲烷(CH4) 和二氧化碳(CO2) 是湿地土壤有机碳分解的主要气体产物,也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CH4的全球变暖潜能是CO2的至少28倍,故CH4与CO2的相对排放量是探究气候变暖影响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因素。全球湿地CH4与CO2排放的温度敏感性是当前气候变化研究中的焦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