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考古理论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考古理论相关记录416条 . 查询时间(1.02 秒)
近年来,浙江省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的重要指示,聚焦发展所向、文保所急、企业所需,积极探索“先考古、后储备”改革路径,将考古工作前置到土地收储入库前,从而有效破解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的突出矛盾,切实加强文物保护,破除制约建设项目落地的体制机制障碍,确保净地出让,降低建设单位投资风险和前期运作成本,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日前,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实施《浙江省土地储备考古前置管理...
2022年8月3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南考古学院举办的“我是小小考古家”2022考古夏令营在昆明圆满结营。此次夏令营是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结合工作实际,落实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党总支于2021年11月17日与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乡村振兴挂钩帮扶点丽江市永胜县程海镇潘崀村党总支部签订的《中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总支委员会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协议》,为助力乡村振兴特别为潘崀村举办的公益性活动。
从国家文物局获悉,2022年6月11日,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甘肃兰州举行,主题是“文物保护:时代共进人民共享”。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开幕式上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先后完成两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了石窟寺、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等万余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推进了8800多项考古发掘项目,每年举办3万余个陈列展览,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6项。
2021年12月3-7日,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专业研究生、四川古城堡文化研究中心成员陈剑波、何家林、林晨、陈佳一行4人,先后对南江惠民寨、通江麻坝寨、渠县大斌山寨、营山灵鹫寨、岳池永清寨进行了实地考察。
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9期以“新时代中国考古学的特色、风格与气派”为主题发表了一组关于考古学理论方法的文章,其中邀请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及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余西云教授写了题为《历史唯物论与中国考古学理论体系》的论文。文章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考古学如何在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基于具体实践和具体材料,进行考古理论创新并形成理论系统。余西云教授提出:“历史唯物论从20...
2020年10月,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开始了新一轮考古发掘,为世界考古学界所瞩目。为了更科学、更精细、更全面地提取坑内的历史信息,分材质、分类别做了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预案,其中一项就是针对纺织品的预案设定。在接下来的考古发掘中,经过对土样和青铜器表面的显微观察,发现了丝绸痕迹。其中包括3、4、6、8号坑,都有丝绸残留物或能够佐证丝绸残留物存在的丝蛋白信号存在。这为研究三星堆文化时期纺织工艺提供了坚实的...
李济(1896—1979),湖北钟祥人。著名考古学家、人类学家,中国第一位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29岁受聘于清华国学研究院,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同执教鞭。第一位独立主持现代考古的中国人,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组织和支持河南安阳殷墟发掘、山东城子崖发掘,及其出土物的搬迁、整理、研究和出版等工作;这些工作使传说中的殷商成为信史。1948年赴台,担任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十七年,两度代理“...
日前,世界著名考古学专业期刊《古物》( Antiquity )在线发表了我校历史学院陈宥成副教授和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侯光良教授等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晚更新世青藏高原人类活动的新视角:通天河流域石核-石片工业》(New perspectives on the Late Pleistocene peopling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core-and-flake...
文物是时间绵延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符号的承载者,它不但反映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反映人们的情感、风俗和宗教信仰。因此,对于文物的解读可以是多方面、多角度、多主题的。基于以往的经验,结合当前社会已进入读图时代的现状,笔者认为,文物叙事可以从器、美、道三个方面同时发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样才能“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
釉是附着于陶瓷胎体表面的一种连续的玻璃质层,是用矿物原料按一定配比制作釉料施于陶瓷坯体之上,经一定温度煅烧而成。我们都知道,釉的主要原料熔点都很高,如石英熔点高达1710℃,高岭土熔点约为1785℃,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添加助熔剂来降低釉的烧成温度。古代陶瓷釉料按照助熔剂种类和烧制温度的不同,一般分为高温釉和低温釉,我国传统高温釉主要有钙釉和钙碱釉,钙釉的熔融温度在1150~1250℃之间,钙碱釉为...
发现用陶罐模拟天上北斗九星的天文遗迹,是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作为双槐树遗址考古领队最得意的成果。近日,在河南郑州公布双槐树“河洛古国”都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发布会上,顾万发对此解释称,遗址的9个陶罐和1头麋鹿,按照一定的规则埋在房屋下面。房屋的主人每天就像骑在麋鹿身上,向诸部落氏族宣示自己是呼应天上中心的地下王者。这9个陶罐印证了古书上关于北斗九星的记录,为破解九星中两颗星的消失之谜...
历史记录了马的忠诚行为,但却将它的表亲驴降为负重的动物。不过,中美科学家3月17日在《古物》发表了一项对9世纪中国贵妇墓葬的研究成果,或将有助于提高驴的地位。研究表明,这种动物可能是这名贵妇在宫廷马球比赛中的坐骑。未参与该研究的美国堪萨斯大学劳伦斯分校自然历史博物馆考古学家Sandra Olsen说:“现在是时候让驴得到应有的认可了。”她表示,该研究发现了驴在古代体育运动中扮演的角色,这“特别令人...
2015年7月4日,以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和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为代表的中国土司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考古工作参与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的一次成功实践。申遗的成功,不仅为新时代考古学的发展拓展了新方向,也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描绘出新蓝图。
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学术界对“文化”的定义,提出文化是人类的主动适应方式,文化包括物质与技术、组织与制度以及思想观念三个层次,组织制度、思想观念通过物化象征来表现与宣扬。考古学文化本质上是考古学家基于考古发现的物质文化遗存而提出的用于解读考古发现,构建历史叙述的工具,是考古学家创造的一种概念,主要以陶器的特征作为划分标准。国家类政治体通过一些被赋予特殊意义的象征物品来表现,而民族则是一种主观认同...
2019年8月中,台风“利奇马”肆虐浙江,50多名考古学者克服重重困难,齐聚义乌的桥头村遗址。这是个有八千多年历史的上山文化时期的环壕聚落,据称是这个时期最早、最完整的聚落遗址。遗址中发现了十多个“一窝一窝的器物坑”,里面有大量完整的陶器。这种现象吸引了学者们的关注,纷纷提出可能的解释,并进行了讨论筛选。首先排除的是集中埋垃圾的可能,因为器物很完整;其次排除的是陶器工厂,因为这还是不能解释集中埋藏...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