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膜分离”相关记录70条 . 查询时间(3.719 秒)

免疫受体的信号转导机制与临床应用一直是生物医药的前沿热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最根本的免疫应答反应,也是开发创新免疫疗法的关键。现阶段免疫疗法大多基于免疫受体的信号调控策略,例如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2018年诺贝尔奖)、CAR-T和TCR-T细胞疗法等。

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开发出锂离子选择性分离复合膜(图)
锂离子 分离 复合膜
2024/12/20
锂作为全球能源转型中的关键金属,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池和可再生能源储能系统。为保证锂资源供应,从盐湖卤水和废旧锂离子电池中提取锂成为有效的途径之一。膜分离技术因其高效、环保等优点备受关注,然而现有分离膜面临锂离子选择性差的瓶颈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在锂离子选择性分离领域的广泛应用。

2024年来,多孔限域固液复合膜因其丰富的界面性能,如超滑移、抗污、减阻、抗粘附、自适应等,在分离、气体捕获、软制动器、传感器、药物释放和生物电子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然而,如何选择性地将功能液体限域在多级孔中,并在一片膜中实现两种相反功能(如乳化和破乳)仍是一个难题。

2024年4月15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唐智勇和李连山团队在有机小分子分离膜和用于有机体系盐差能转化的单分子层COF膜方面的研究取得新进展。其中有机小分子分离膜的工作以Regulating the Layered Stacking of a Covalent Triazine Framework Membrane for Aromatic/Aliphatic Separation为题,发表在《...

兰州大学研究团队在卤水战略元素膜分离领域连续取得研究进展(图)
卤水 战略元素 膜分离
2023/11/29

兰州大学研究人员在盐湖战略元素分离膜的设计与构筑中取得新进展(图)
盐湖 战略元素 分离膜
2023/9/27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重离子束在氧化石墨烯膜构建垂直通道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重离子束 氧化石墨烯膜 分离纯化
2023/8/13
2023年7月8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利用重离子束在氧化石墨烯膜改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分离纯化技术》(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杂志上。

钨酸盐刻蚀法制备UiO-66纳米片与超薄取向分离膜(图)
钨酸盐 刻蚀法 UiO-66纳米片 MOF
2023/6/19
金属有机骨架(MOF)由于具有高度均一的孔道结构,且基于拓扑化学、化学后修饰等手段能够实现孔道结构和内表面性质的定向调控,有望实现气体分子间的精准筛分,进而突破制约膜材料气体分离性能提升的瓶颈。为充分发挥膜分离技术的优势,理想的MOF膜应兼具高的渗透通量和高的分离选择性,而这也是实现MOF膜大规模工业应用的重要前提。MOF膜的介观结构(包括膜厚度、晶体生长择优取向以及晶间界结构等)对其分离性能具有...

深圳先进院等揭示膜孔通道膜蛋白Panx2的三维精细结构和激活机理(图)
膜孔通道 膜蛋白 三维精细结构 激活机理
2023/8/7
2023年3月13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袁曙光团队与南方科技大学张华威团队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杂志(IF=17.7)在线发表了题为“Cryo-EM structure of human heptameric pannexin 2 channel”的文章,揭示了Pannexin 2 (Panx2) ATP膜孔通道膜蛋白质的分子机理[1]。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所在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处理和资源化研究中获进展(图)
城市环境所 垃圾渗滤液膜 资源化研究 分离膜浓缩液
2022/12/26
2022年来,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大,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使得垃圾填埋量逐年增加。城市生活垃圾在填埋场内经过长时间生物和化学作用,形成一股污染重、处理难的垃圾渗滤液。目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以“生物+双膜法”(纳滤+反渗透)为主,然而,该工艺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形成了一股占原有体积20-30%的膜浓缩液。膜浓缩液成分复杂,处理难度更大,是垃圾填埋场面临的主要处理难题之一。

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赵强课题组在聚电解质膜领域取得新进展(图)
聚电解质膜 水溶液 聚乙烯亚胺 PSSNa
2023/4/11
油滴在水表面铺展成膜是18世纪中期发现的一个经典现象,启发了界面反应、Langmuir-Blodgett单分子膜等技术的诞生。与此相对,水溶性溶剂液滴与水接触时,并不能形成稳定界面,一般发生混溶而非铺展。采用高压电喷雾技术降低有机溶剂液滴的尺寸,可实现溶剂微液滴在水面上的铺展,表明相溶溶剂之间的动态界面可为分子组装和化学合成提供新平台(Huang et al., JACS 2015, 137, 1...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离子液体氨分离回收技术研发成功(图)
离子液体 氨分离回收 复合离子
2023/8/16
2022年5月10日,过程工程所与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化学分公司等单位合作研发的 “离子液体法工业用氨吸收及循环利用绿色新技术”通过了成果鉴定。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何鸣元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技术创新性强,先进、成熟、可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经济和环境效益突出,符合国家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可推广相关行业的工业含氨气体处理和回收利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核素高效膜分离研究取得新进展(图)
核素高效膜分离 铀 铀分离提取 BTC-MOF插层GO膜
2022/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