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眼科学”相关记录388条 . 查询时间(1.136 秒)

这种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为何“青睐”中老年人?(图)
青光眼 中老年人 眼压
2025/5/15
“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如果患者初次就诊时,视功能已经受到明显损害,即使眼压得到良好控制,也不可能再恢复正常。因此,早期发现,及时进行合理的治疗,将眼压控制在理想范围,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在有生之年保持良好的视功能。”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副主任陶海教授表示,任何青光眼手术的目的是维持现有的视功能,而不是提高视力。

这种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为何“青睐”中老年人?(图)
青光眼 中老年人 眼压
2025/5/15
“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如果患者初次就诊时,视功能已经受到明显损害,即使眼压得到良好控制,也不可能再恢复正常。因此,早期发现,及时进行合理的治疗,将眼压控制在理想范围,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在有生之年保持良好的视功能。”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副主任陶海教授表示,任何青光眼手术的目的是维持现有的视功能,而不是提高视力。

这种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为何“青睐”中老年人?(图)
青光眼 中老年人 眼压
2025/5/15
“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如果患者初次就诊时,视功能已经受到明显损害,即使眼压得到良好控制,也不可能再恢复正常。因此,早期发现,及时进行合理的治疗,将眼压控制在理想范围,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在有生之年保持良好的视功能。”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副主任陶海教授表示,任何青光眼手术的目的是维持现有的视功能,而不是提高视力。
范先群院士:基因治疗为遗传性眼病带来新希望(图)
基因治疗 眼病 视网膜
2025/5/15
“近年来,基因治疗在眼科领域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从细胞实验、动物研究真正走到临床试验,基因治疗为遗传性眼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视网膜血管“指纹”可预测中风风险
视网膜 血管 眼科
2025/4/23
2025年1月16日一项在线发表于最新一期《心脏》杂志的研究发现,眼部后方的感光组织层——视网膜上的血管“指纹”可以预测中风风险,准确度与传统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等)相当。
近视眼不会变老花眼,是“误会”吗?
近视眼 老花眼 白内障
2025/1/14
“近视眼不会老花”,这个说法是真的吗?许多人并不认可:很多近视眼患者上了年纪后,不仅远处看不见,看近物也开始吃力。

国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开创者王文吉逝世(图)
玻璃体 视网膜 眼底病
2024/12/20
2024年11月16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发布讣告,我国著名眼科学专家、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终身教授王文吉,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1月15日6时01分逝世,享年91岁。

重编程干细胞让角膜“再生”(图)
角膜 眼科 柳叶刀
2024/12/20
3名视力严重受损患者在接受干细胞移植后,视力得到了持续一年多的显著改善。第四名患者的视力也有所提高,但并没有持续多久。这4人是第一批接受重编程干细胞来源的移植手术的人,用于治疗受损的角膜。2024年11月7日,相关论文发表于《柳叶刀》。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硕士生导师艾明副教授(图)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艾明副教授 眼科 激光
2024/9/27
上海探索儿童青少年近视分级分类整合型干预
眼病 青少年 近视
2024/10/9
记者2024年9月24日获悉,目前,上海已实现4岁到18岁儿童青少年每年全覆盖筛查建档和分类管理。相关监测数据表明,近年来上海的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呈下降趋势。当日,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儿童青少年重点疾病《近视分级分类整合型干预项目》正式启动,将在上海选点开展屈光发育分类分级干预措施。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视光部赴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开展“青少年配镜光明行”活动(图)
藏族 青少年 配镜 验光
2024/10/9
近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视光部在后勤保障处(南)处长许翔的带领下跨越2500公里,来到海拔3800米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青少年配镜光明行”活动,为当地藏族孩子们免费开展精准验光、配镜服务。
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笑一笑”可以缓解干眼
干眼 眼病 玻璃酸钠
2024/9/14
“hihihi,哈哈哈,茄子茄子茄子,七喜七喜七喜,哈哈哈哈哈哈”,每天跟着视频指令练30遍口令,一天训练四次,八周后,轻中度干眼患者通过“笑的训练”能有效改善症状,且治疗效果不亚于使用人工泪液(0.1%玻璃酸钠)。9月12日,《The BMJ》刊发了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梁凌毅、刘奕志教授团队和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刘祖国教授团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科学家揭示葡萄膜炎发病新机制和治疗新思路(图)
葡萄膜炎 新机制 思路新思路
2024/9/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主任医师苏文如团队,揭示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介导的CDK6/ID2轴参与眼部致盲性自身免疫性疾病(AU)的发生发展,为乙酰化修饰在葡萄膜炎的作用和靶标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发表于《高级研究杂志》。

肖璇获得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图)
武汉大学 先进工作者 肖璇
2024/9/5
近日,国家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发布了《关于表彰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主任医师肖璇获得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