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作物学 园艺学 土壤学 植物保护学 农药学 林学 畜牧学 兽医学 水产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农学相关记录30394条 . 查询时间(2.203 秒)
淡水鱼类基因组学与基因编辑创新团队开展的“梭鲈幼鱼对碳水化合物需求研究”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Effect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carbohydrates on growth performance, hepatic and intestinal health, and intestinal microflora of juvenile pikeperch (Sande...
百合(Lilium spp.)是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球根植物,具有“三好百合”和“球根花卉之王”之美誉。其花朵硕大优美、气味芬芳,同时兼具食用和药用价值,因此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百合喜冷凉湿润气候,生长适宜温度为22-28℃,通常环境温度高于30℃会造成百合植株矮小、花蕾发育不良,进而降低百合品质。因此,解析百合响应高温的分子机制,应用分子生物技术培育耐热百合栽培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 是土壤有机质中最为活跃且能被生物可利用的组分,在土壤有机碳(SOC)积累及其稳定性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植物资源输入改变将会影响到土壤有机质动态,但目前尚不清楚植物资源输入如何影响热带森林土壤DOM组成及其与SOC吸附的关系。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家禽育种与生产创新团队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猪禽种业学科建设战略专项的支持下,在羽色二态性育种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家禽科学》(Poultry Science)。
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 (Royle) Ying]俗称鬼臼,是小檗科(Berberidaceae)桃儿七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和果实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根茎中鬼臼毒素含量高达2%-10%,目前已被《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收录,为国家Ⅱ级濒危保护植物。其种子具有较强的休眠特性,自然条件下休眠期长达8~10个月,严重阻碍了桃儿七的规模化人工繁育。因此解析桃儿七种子...
2024年9月25日,2024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启动,活动主题为“保护古树名木 全民共建共享”。
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华东调查规划院林草综合监测一处编制的《开化县中央财政油茶丰产林基地建设项目(第一批)营造林设计》日前通过专家评审。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雷击火防控“揭榜挂帅”项目,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深入一线重点攻关,进一步构建完善了大兴安岭雷击火监测预警体系,“追雷”和火灾防控能力取得突破性提升。2024年以来,大兴安岭林区共发生87次因雷击引发的森林火灾,通过天空地一体化监测预警,其中86起均在24小时之内扑灭。
2024年9月13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规划院牵头编制的全文强制性国家标准《森林防火工程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通过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规财司组织的专家审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防火司、全国森林草原防火标委会、林草工程建设标委会的有关专家参加了会议。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基因研究中心研究员魏文康团队,在抗伪狂犬病毒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揭示了桑叶提取物抗伪狂犬病毒潜力和作用机制。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民族药理学杂志》(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24年9月26日,园艺学院孙锦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发表了题为“Fine mapp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ERF transcription factor ERF017 as a candidate gene for cold tolerance in pumpkin”的研究论文,揭示了CmoERF017通...
2024年9月2日至7日,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在拉萨组织召开2024年第二批地方标准立项专家论证会。国家林草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草原处提交的《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初步设计编制规范》与《草原生态修复工程成效监测规范》两项地方标准草案,通过了专家组评审,正式获得立项申报批准。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十八站林业局坚持综合施策,精准防治,构建培训、调查、监测、防治“四位一体”森林病虫害防控体系,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日前召开科技服务林改推进会。近年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经营团队扎根福建三明,用最先进的森林经营理念和技术支撑服务永安市59.84万亩国家储备林可持续经营,建立示范林1069亩,着力提升储备林森林质量,让三明绿水青山实现从无价之宝到金山银山的转变。
稻田和旱地作为我国两类最主要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同步分布于中国东部粮食主产区,并担负着我国大宗农产品生产的重任。稻田长期淹水耕作下土壤水分条件显著区别于旱地土壤,系统研究跨气候带尺度稻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形成途径与保护机制,对我国东部粮食主产区耕地地力和土壤固碳减排管理均具有重要意义。亚热带农业生态所苏以荣研究员、陈香碧研究员团队,运用区域调研、生物标识物分析结合同位素示踪模拟试验,系统解析了我国东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