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特色库”相关记录3334条 . 查询时间(1.125 秒)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永勇与合作者在流域环境水文过程模拟方面取得进展(图)
张永勇 环境 水文 过程
2025/4/18
环境水文过程模拟是流域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耦合机制研究的难点之一,也是污染溯源和防控等水环境管理的关键技术手段。受物质形态和来源多样、与水文过程耦合机制不清等影响,流域尺度水文过程驱动的物质流失和输移过程模拟仍有待完善和发展,特别是有机碳和新型污染物等。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薯草轮作助力马铃薯连作障碍土壤改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图)
土壤改良 农业 水资源
2025/4/16
马铃薯作为全球广泛种植和消费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然而,集约化的马铃薯种植导致了一系列环境挑战,包括土壤退化、水资源枯竭以及微生物污染风险增加。特别是在半干旱地区,这些问题被进一步放大,因为水资源短缺和脆弱的生态系统加剧了农业活动的环境足迹。此外,过度依赖化肥和农药不仅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还对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因此,探索可持续的农业实践以应对这些挑战显得尤为迫切。

滦河上游流域地处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过去几十年,土地利用变化剧烈,使源流区地下水位下降、径流减少且水质恶化。但滦河上游处于季节性冻融区,冻融作用对流域内河水和地下水中硝酸盐的时空变化和转化过程影响显著,厘清冻融过程对水与物质运移的影响规律,对于区域水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闵雷雷研究组和沈彦俊研究组在华北平原农业土地利用转换对深层包气带水氮运移的影响方面取得进展(图)
闵雷雷 沈彦俊 农业 土地 水环境
2025/4/20
华北平原是全球典型的高强度农业种植区,受经济效益驱动和对蔬菜需求量的增加,在近几十年该区域大量的小麦玉米农田(粮田)转化为水肥投入更高的菜地。农业区过量施用氮肥和高强度灌溉导致浅层地下水硝态氮污染风险增加,位于根系层以下的深层包气带是控制水分和氮素从地表进入含水层的关键场所。揭示华北平原粮田转菜地对深层包气带水氮运移和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是支撑区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科学问题。


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为亚洲多条主要河流提供水源,养育了全球超过20亿人。随着全球变暖,冰川加速消融,未来水资源供应面临严峻挑战。尽管传统气候预估能够揭示长期气候变化趋势,但未来10年青藏高原温度变化仍因内部气候变率的显著影响而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年代际气候预测作为一种新兴工具,通过结合气候系统的初始状态和外部强迫信息,有望提升区域气候预测的准确性。然而,年代际气候预测在青藏高原的应用前景和可靠...

地下水具有分布广泛、水量相对稳定、水质相对可靠等特点,是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然而,地下水资源也具有显著的脆弱性,容易受到超采和污染的威胁。一旦遭到破坏,其修复和恢复的难度较大,且周期较长。目前,针对城市地下水资源供给状况的研究,仍缺乏从水量和水质两个维度的系统性分析,不利于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可持续利用。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卫星遥感揭示过去40年全国河流水质时空变化(图)
卫星 遥感 河流
2025/3/8
2025年2月19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等单位科研人员在国际权威期刊Water Research和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发表全国河流水质参数遥感的阶段性成果。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流域水安全”重点实验室的2023级硕士研究生严诺霄,通讯作者为段洪涛研究员课题组的刘东副研究员。研究揭示了1984-2023年全国河流有机污染...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在太阳能驱动高盐废水净化领域取得新进展(图)
太阳能 离子 水环境
2025/3/4
高盐废水处理是水污染净化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高盐废水通常含有高浓度的氯化钠或其他盐离子,不仅增加了水处理的复杂性,还可能对处理设施造成腐蚀或结垢等问题。传统处理方法,如反渗透技术,虽然能有效去除盐分,但在处理过程中会遇到膜污染、能耗高和废水回收率低等问题。因此,研究新型材料或技术来提升高盐废水处理效率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EcoImprove: 污水处理厂排放新污染物的水生态效应(图)
污染 水生态 遗传
2025/2/27
曲久辉院士团队微生态过程与调控研究组2025年1月17日在Mol. Syst. Biol.发表了关于污水厂排放的磺胺类抗生素对微生物的毒性兴奋效应进化机制。研究发现环境浓度磺胺类抗生素能导致微生物核心代谢基因的表观遗传甲基化修饰与基因突变,使得微生物的代谢策略发生转变,从而增加微生物耐药性(文章第一作者是中心博士研究生林慧)。这项研究是EcoImprove项目的收官之作。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发现新元古代早期海洋浅水环境发育最小含氧带(图)
古代 水环境 发育
2025/3/7
拉伸纪(距今10亿-7.2亿年)是早期真核生物演化的关键时期,深入探究这一时期的古环境,特别是古海洋的氧化还原状态,对于我们理解早期真核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演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在入侵水华蓝藻(拉氏尖头藻)全球扩散与分布方面取得进展(图)
城市环境 水生态 群落
2025/1/16
有“水体癌症”之称的蓝藻水华是富营养湖库常见的生态灾害,严重威胁水生态健康和供水安全。全球变暖背景下,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中营养湖库中,拉氏尖头藻(Raphidiopsis raciborskii)经常形成蓝藻水华(Jin et al., 2023. Water Research, 245: 120639)。拉氏尖头藻可分为无毒和产毒株系;其中,产拟柱胞藻毒素的藻株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东南亚。拉氏...

中-阿气候变化对水土资源影响与应对合作团队在门多萨省开展合作调研(图)
阿根廷 气候变化 水土资源 门多萨省
202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