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林学 >>> 森林保护学 >>> 森林病理学 森林昆虫学 森林防火学 森林保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森林保护学相关记录182条 . 查询时间(2.125 秒)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过程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课题组博士研究生Mohammed A. Dakhil在博士生导师潘开文研究员的指导下,以冷杉属的冷杉(Abies fabri)、岷江冷杉(Abies fargesii var. faxoniana)、紫果冷杉(Abies recurvata)、黄果冷杉(Abies recurvata var. ernestii)、鳞皮冷杉(Abies squamat...
2021年8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规划纲要》的主要指标将纳入林长制考核体系。为推进林长制和“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相衔接,国家林草局将进一步压实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保护发展林草资源的主体责任。建立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为实施《规划纲要》提供制度保障。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褚海燕课题组采集了我国东部山地(长白山,东灵山,神农架,天目山和古田山)森林中树木根基土(共343份,涉及58个木本植物种类),通过高通量测序结合土壤理化分析、植物系统发育分析,研究了山地森林中细菌群落的分布规律、驱动因素、群落构建过程。
2021年8月15日,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张守攻院士主持的“贺兰山矿区生态修复战略研究”项目交流会在京以线上形式召开。
2021年8月10日,由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省林业局共同组织的省地方标准《重金属污染困难立地生态修复林营建技术规程》审评会在杭州富阳举行。
东北林业大学姜广顺带领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科研团队与来自世界野生生物学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美国加州大学、黑龙江野生动物研究所等国内外机构的专家合作23日在《生物保护》杂志在线发表题为《整合评估呼吁建立东北亚的可持续的东北虎集合种群》的关于中国野生东北虎种群动态和保护潜力的最新研究成果。成果显示,中国东北已经是至少55只野生东北虎的家园而且未来能够支持300多只东北虎的生存。̳...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领域地表过程与生态系统管理项目组潘开文研究员、熊勤犁等与安特卫普大学(University of Antwerp)李玲娟等,以青藏高原东缘主要的硬叶常绿阔叶林——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 Rehd. et Wils.)林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揭示川滇高山栎砍伐后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和林下植被群落在生长季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驱动...
森环森保所昆虫生态与害虫管理学科组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发表“Monoterpenoid signals and their transcriptional responses to feeding and juvenile hormone regulations in bark beetleIps hauseriReitter”的研究论文(doi.org...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生态脆弱地区和国有荒山荒地,陆续兴建了4855个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占国土面积8%。国有林场是宝贵的森林资源,是国家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森林资源基地。
榕树是桑科榕属800多种植物的统称,广泛分布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包含着很多明星植物,比如很多人爱吃的无花果,佛祖顿悟的菩提树和各种独树成林的绞杀榕等。由于榕树的花都藏在内部,人们看不到榕树开花就能结果,就把榕树的果实称为“无花果”。榕果顶端留有通道,可在花期释放特殊气味,吸引并允许特化的传粉榕小蜂钻入。榕小蜂在榕果内为雌花授粉的同时,还会在一部分雌花的子房内产卵,生儿育女,未被榕小蜂产卵的雌花...
近期,山东大学伊朗籍教师、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Mostafa Kheshti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Letter《保护伊朗扎格罗斯森林免受野火危害》(影响因子41.845)。Mostafa Kheshti副教授为文章唯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山东大学为论文第一单位。扎格罗斯橡树林在伊朗的生态系统和畜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片古老的森林占地600万公顷,占全国森林面积的40%,有的树木已有400多年树龄,是...
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森林病理学科组梁军研究员牵头完成的“减轻腮扁叶蜂危害的调控方法”获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18 1 0052167.0)。该发明专利经过实践应用证明,能够有效、持续的防治昆嵛山腮扁叶蜂,不仅减轻了化学防治对于自然保护区的土壤、水等环境污染,同时调控林分郁闭度和密度等即有利于昆嵛山腮扁叶蜂的防治又能促进林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稳定性。
2020年12月1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黄土高原泾河流域森林植被水文功能的形成与补偿机制”(2021-2024)获批。该项目由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森林水文学科组王彦辉研究员申请并承担,此前王彦辉研究员已获得3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
土壤呼吸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第二大碳通量,其变化将会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温度是驱动土壤呼吸变化最重要的环境因子,气候变暖调控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决定着大气CO2浓度,进而影响大气CO2浓度-气候变暖-土壤呼吸之间的连锁反应。
在昆虫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化学感受系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蛾类昆虫拥有特别发达的嗅觉系统。挖掘嗅觉相关行为可塑性和基因表达变化之间的关联,是进一步明确松毛虫嗅觉识别机制的良好切入点。松毛虫(Dendrolimusspp.)是我国最重要的针叶林食叶害虫,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昆虫生态与害虫管理学科组基于前期虫信息素研究的成果,展开了其嗅觉识别分子机制的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