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植物病毒学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植物病毒学相关记录170条 . 查询时间(2.14 秒)
2017年12月9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科研团队通过对水稻条纹病毒(RSV)的生物学、编码蛋白功能及病毒病防控研究,揭示水稻条纹病毒通过干扰植物蛋白棕榈酰化快速建立侵染新机制,进一步探索了RSV和寄主植物之间的博弈现象,并发现了该病毒具备在与植物共进化过程中精巧地调控植物防御蛋白水平从而帮助其快速建立侵染的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孙丽英教授科研小组在国际知名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上在线发表了题为 “Phytopathogenic fungus hosts a plant virus: A naturally occurring c...
近日,我校康振生教授科研团队在植物科学顶尖期刊《Plant Physiology》(IF=6.456)和《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IF=7.443)杂志上分别发表了题为 “Host-induced gene silencing of the MAPKK gene PsFUZ7 confers stable resistance to wheat stripe ru...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李光玉研究员带领创新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破译鹿科动物全基因组序列。驯鹿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不仅为研究人员从基因组水平挖掘驯鹿生长、代谢和抗寒等重要性状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科学指导,而且为驯鹿驯化历史、基因组演化、群体遗传及鹿类动物的进化等理论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于11月1日在线发表在《GigaScience》上。
国际植物学权威期刊The Plant Cell(5年影响因子9.27)近期在线发表了我校植保学院陶小荣教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The Intracellular Immune Receptor Sw-5b Confers Broad-spectrum Resistance to Tospoviruses through Recognition of a Conserved 21-ami...
日前,国际学术刊物《Nature Communications》刊登了我校王国平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在病毒领域取得的新进展“A dsRNA virus with filamentous viral particles”。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线形的双链RNA病毒,也是迄今为止国际上报道的最长病毒(病毒粒子达到4661.6 nm)。该病毒处于从正单链RNA到双链RNA病毒及从“裸露”到外壳包被病毒的...
农学院张明方教授团队在芥菜全基因组解析基础上,又发现了抗芜菁花叶病毒病(Turnip mosaic virus,TuMV)新基因eIF2Bβ,于2017年4月5日在国际经典植物学杂志The Plant Journal(IF5year=6.47)正式发表了题为" 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2B-beta (eIF2BB), a new clas...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王源超领导的科研团队日前取得一项关于作物疫病发生机制的突破性成果,揭示了病原菌攻击宿主的全新致病机制——“诱饵模式”。这是人类首次在更精准的层面认识这类严重危害植物的病原菌分子机理,为改良农作物的持久抗病性提供了新方向。近日,《科学》在线发表了这项成果。病原菌是一类能够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目前已发现的病原菌有160多种,是全球粮食、食品和生态安全的重要...
2017年1月13日凌晨2点,科学杂志Science以研究长文Research Article在线发表了南京农业大学王源超教授团队关于作物疫病发生机制的突破性成果,该成果揭示了病原菌攻击宿主的全新致病机制“诱饵模式”(DECOY),为改良作物的持久抗病性提供了重要的新方向。2016年12月23日,该校有关昆虫迁飞的最新发现在Science发表,这是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近1个月内在Science...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病毒研究室周国辉课题组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2015影响因子4.165)发表了题为“Rice Stripe Mosaic Virus, a Novel Cytorhabdovirus Infecting Rice via Leafhopper Transmission”的研究论文。该论文首次披露一个侵染水稻的病毒新种,并揭示了该病毒的...
有机质在土壤和水环境中广泛存在,对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生态毒性影响较大。目前,人们对有机质影响重金属的植物毒性及相关机制缺乏了解。日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林所陈光才副研究员研究了可溶性有机质对金属氧化物Nd2O3(三氧化二钕,纳米颗粒、微米颗粒和离子)的植物毒性影响机制并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布于《纳米毒理学》。
砷作为危害性位居首位的污染物(http://www.atsdr.cdc.gov/SPL/index.html),属于第一类致癌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主要以五价氧化态砷酸盐(AsO43-)和三价还原态亚砷酸盐(AsO33-)的形式存在,其中五价砷酸盐可以通过磷酸盐转运蛋白进入生物细胞内。虽然三价砷的毒性比五价砷更大,但是五价砷进入细胞后,却常常被迅速还原为三价砷再进行解毒。细胞为何要将五价砷还原...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周雪平教授和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研究院王爱明(Aiming Wang)博士共同主编的英文专著《当代植物病毒学研究主题》(Current Research Topics in Plant Virology)于2016年6月由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出版。
植物负义链RNA病毒是一类农业生产上非常重要的植物病毒,引致的病毒病害每年在世界范围内对农业作物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该类病毒因其基因组结构独特,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植保学院陶小荣教授研究组以番茄斑萎病毒作为模式,研究植物负义链RNA病毒的移动、复制和致病等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王锡锋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团队合作在植物病毒经卵传播机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团队利用酵母双杂交、免疫荧光和RNA干扰等技术手段,以系统翔实的实验证据揭示了水稻条纹叶枯病毒(RSV)巧妙地利用昆虫的卵黄蛋白原受体进入昆虫卵巢生殖区的滋养细胞、通过滋养丝进入到昆虫的卵母细胞、最终侵染后代昆虫的传播机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