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态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土壤生态学相关记录530条 . 查询时间(2.281 秒)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研究员王克林、张伟团队在喀斯特植被恢复背景下土壤有机质积累的微生物调控机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2022年12月29日以Linking bacterial life strategies with soil organic matter accrual by karst vegetation restoration为题发表在Soil B...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区,进入新世纪以来节水灌溉农业快速发展,膜下滴灌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农膜机械回收不彻底,残膜逐渐风化,破碎成为微塑料(φ < 5 mm),造成农田土壤生态劣化,并可危害作物生产和食品安全。目前,关于新疆农田微塑料污染状况研究刚起步,相关研究成果鲜有报道。
西南亚高山森林自然恢复过程大致上包括草地、灌丛、针阔混交林三个阶段,而针叶树的成功定居是过渡到顶级生态系统的决定性环节。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l, EcM)作为针叶树中普遍的菌根类型,在调控树苗养分吸收和病原菌抵抗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不同演替阶段植物来源的土壤微生物遗留物(soil microbial legacy)是否对针叶树苗生长、根系EcM真菌类型产生差异化的反馈作...
土壤线虫在土壤食物网及地下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是评价地下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生物指标。2022年来,森林演替相关研究大多关注植物群落、土壤性质或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等的变化格局,但是对土壤线虫群落分布格局却知之甚少。此外,森林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变化对土壤线虫群落产生的影响往往可能由土壤性质和微生物群落共同介导,因此,探究土壤性质、微生物量和土壤线虫群落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解释森林演替过...
日前,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荒漠生态与全球变化科研团队安慧研究员在氮磷添加对荒漠草原植物-凋落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方面取得了最新研究成果。
2022年12月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草地生态遥感团队在氮沉降效应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发现仅基于单一的有机或无机氮添加实验来预测氮沉降的效应会存在偏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生态学领域Q1区TOP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
土壤中无机氮是所有植物体都必须的营养元素。通常认为亚高山森林土壤的低养分有效性受氨氧化细菌丰度和的多样性影响。然而,在农业和水生生态系统中,已有研究发现细菌-固体界面作用可以调控细菌的代谢活性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忽略界面作用变化可能引起的土壤无机氮有效性的差异,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森林氮有效性利用策略和生态系统氮循环的认知水平。
BIODESERT是西班牙Alicante大学Fernando Maestre教授主持的欧洲研究委员会项目,该项目研究主题为全球变化下的生态系统恢复,联合了全球100多位科学家,研究区覆盖了六大洲、25个国家的98个旱区样地。2016年,水土保持研究所卜崇峰研究员受邀参与了该项研究,将毛乌素沙地选为典型样区之一,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布设了鄂托克旗、乌审旗、榆阳区3个样地共11个样点,基于标准样带,调查...
植被是联结大气圈与土壤圈的关键纽带,在全球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植被汞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一直是陆地生态系统汞循环研究的重点与前沿方向之一,先后经历了基于总汞含量分析阶段、汞形态分析的研究阶段与近十多年来汞同位素示踪等新技术应用下的快速发展阶段。
近日,资源环境学院贾汉忠教授团队在根际土壤活性氧自由基的赋存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Microscal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and Generation Mechanisms of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the Rhizosphere of Ryegrass: Coupled Biotic−Abiot...
土壤微生物残体是微生物合成代谢和反复积累形成的难分解有机物,被认为它也是土壤有机碳库,尤其是稳定有机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土壤有机碳固存和维持森林碳汇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土壤细菌残体和真菌残体对土壤有机碳贡献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背后驱动机制尚不明确。
2022年11月7日上午,应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海南大学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邀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杨元合研究员在海南大学生态文明大讲堂作了题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对冻土融化的响应”的线上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生态与环境学院胡中民教授主持,来自全校的师生1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
为保障日益增长人口的粮食安全,不断扩张的农业活动对全球土壤有机碳储量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自然生态系统开垦为耕地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占全球陆地总面积45.36%的旱区。这不利于提高对区域和国家碳动态的认知,也削弱了积极的农业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可靠性。因此,提高土地开垦对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认知具有重要意义。
覆膜滴灌是新疆常用的农业节水方法,然而与传统覆膜漫灌相比,这种方法限制了棉花的根系发育,并可能导致棉花早衰。栖息于植物根际的微生物在生态过程中发挥作用,例如养分循环,竞争或者共生;而植物根系结构和形态能够显著影响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我们知道膜下滴灌改变棉花根系特征,但根系如何选择和过滤土壤微生物、是否对微生物功能造成负面影响尚不清楚。
植物冠层是作物与外界水、气、热等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关键场所,由于冠层与大气之间存在NH3、NO2双向交换,也会影响到农田氮素循环的部分关键过程。例如,大气活性氮往往通过干湿沉降进入土壤,增加土壤氮供应。事实上,大气沉降氮到达农田土壤之前,气态NH3或NO2等也可能直接被冠层吸收进入作物体内。以往研究仅是从界面收集沉降有效态氮总量的角度来定量大气沉降氮的农学效应,很少关注作物冠层对大气活性氮的截留和吸...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