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沙漠”相关记录55条 . 查询时间(0.141 秒)
2021年12月29日,乌(海)-玛(沁)高速公路青铜峡至中卫段顺利建成通车。乌玛高速公路起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乌海,终点止于青海省玛沁,途经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四省区。乌玛高速宁夏境内分为惠农至石嘴山段、石嘴山至银川段、银川至青铜峡段、青铜峡至中卫段,此次通车路段为乌玛公路青铜峡至中卫段,全长122.99公里,其中有18公里横贯腾格里沙漠腹地,是宁夏(乃至国内)首条穿越沙漠腹地高速公路。腾格...
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聚焦碳中和
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碳中和
2021/10/2
2021年9月28日,第八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开幕,主题为“碳达峰 碳中和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体现防治荒漠化与应对气候变化协同增效的理念。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珍爱和呵护地球是人类的唯一选择。荒漠化与土地退化影响了多达32亿人口的生计与福祉,其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相互交织影响,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大计的一大掣肘。
2021年3月至4月,中国科学院办公厅组织开展了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中心评价考核工作,5月8日评价考核结果正式公布,中国科学院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被评为优秀学科中心。
兰州大学冰川与沙漠研究中心出版系列专著(图)
兰州大学 冰川与沙漠研究 系列专著
2018/8/7
为促进项目成果的进一步凝练和转化,提升研究成果的社会共享水平,充分展示和传播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的优秀成果,兰州大学冰川与沙漠研究中心基于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干旱沙漠自然保护区生态稳定性评估与社会服务功能研究”(201209034,项目负责人王乃昂教授)研究成果,近期出版了3部学术著作。《干旱沙漠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技术》(高翔著)就生态系统稳定性内涵、理论及影响因素、干旱沙漠自...
青藏高原风蚀沙漠化模拟获进展(图)
青藏高原 风蚀 沙漠化模拟
2018/4/24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高艳红团队对适用于青藏高原地区的陆面风蚀耦合模式进行优化,通过数值模拟手段有效模拟了青藏高原沙漠化现象、近几十年变化趋势及其变化机理。该陆面风蚀耦合模式由陆面模式Noah-MP (The community Noah land surface model with multiparameterization options)与...
1989-2014年共和盆地贵南县土地沙漠化动态
共和盆地 目视解译 土地沙漠化 动态演化
2018/4/18
以6个时期的TM影像为数据源,监测分析了1989-2014年贵南县土地沙漠化时空演变。结果表明:25 a来贵南县土地沙漠化呈现整体逆转、局部发展的态势。就整体而言,1989-2014年沙漠化土地减少了32.0 km2,年均减少率0.91%;就不同类型沙漠化土地来说,极重度沙漠化土地增加28.2 km2,重度、中度、轻度、潜在沙漠化土地均减少,分别减少7.9、17.7、13.8、20.8 km2。贵...
若尔盖草原是中国高寒湿润地区发生大面积沙漠化的典型案例,其沙漠化的成因及发展趋势一直受到极大关注。通过野外考察、遥感卫星影像解译等,着重探讨了鼠害在若尔盖草原沙漠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旱獭洞的分布与丘陵沙丘在坡度和坡向上有高度的相似性。地表致密草皮层发生机械性破坏,致使下伏松散沙暴露是若尔盖草原沙漠化的关键一步。旱獭洞的坍塌在草皮层的破坏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草皮层破坏后,下...
2016年7月7日,2016年度德国洪堡基金会洪堡研究奖在德国柏林颁发。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杨小平研究员因其在沙漠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与其他28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一起接受颁奖。本届洪堡研究奖共有两名华人获奖。颁奖仪式上介绍获奖者学术贡献时,杨小平被赞誉为国际学术界杰出的地球科学家,因其在干旱地区流水与风沙动力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干旱地区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研究领域作出的卓越成就获奖。杨小...
凋落物由植物产生并最终归还给土壤,为分解者提供物质和能量的来源。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沿线防护林为对象,2014年对各林龄防护林内的凋落物量、凋落物组成及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漠公路8、10、13、16、19 a防护林年总凋落量分别为8 301.96、9 089.71、10 540.64、6 184.70、7 929.95 kg·hm-2。各林龄防护林凋落物组成均以乔木状沙拐枣(Callig...
干旱半干旱区面积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在这一广大区域,7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以沙丘为主的沙漠所覆盖。沙漠扩张与土地荒漠化是我国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位于内蒙古东南部的浑善达克沙地,紧邻我国传统农牧交错带,是不同农业文明的交汇处,也是我国荒漠化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然而,该沙地是何时出现的?其环境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类生存又产生了怎样的冲击?
2015年1月16日至18日,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奈曼沙漠化研究站2014年学术年会在兰州召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内蒙古林科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50余名科研人员参加会议。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冯起参加并主持会议。奈曼站站长赵学勇研究员首先对台站全体人员在2014年所做的努力给予了肯定。并就2015年课题申请、人才培养、...
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2014年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图)
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 2014年 学术研讨会
2014/11/13
2014年10月24至26日,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2014年学术研讨会”在福建师范大学成功举办。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常务理事李志忠教授主持,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沙漠分会理事长王涛研究员致开幕词,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凌启淡教授致欢迎词。沙漠分会副理事长魏文寿研究员、冯起研究员、董玉祥教授、李新荣研究员出席会议。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站SCI论文目录。